潛心耕耘 開拓創新 探尋“第三利潤源泉”的核心秘密 —《配送中心揀貨作業理論與方法研究》評介
我與李詩珍教授因物流相識相交,并有幸成為教育部高等學校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后稱“物流教指委”)的同事。本人作為物流教指委的副主任委員,與李教授在物流教指委工作方面合作非常愉快。李教授在中國物流教育發展項目的調研、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新增物流類本科專業設置的評審、物流管理與工程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研制、全國物流設計大賽作品的函評、教研課題的申報,以及會議交流材料的遞交等工作中,都積極參與、任勞任怨,為物流教指委的多項工作傾注了大量心血。這既是物流教指委凝聚力的體現,也是李詩珍教授代表長江大學所做的貢獻!本人作為學界同仁,親眼見證了李教授在專業教學和學術領域的成長與收獲,甚感欣慰。
我與李教授見面次數雖然不多,但物流教指委每年一次的全體委員會議,李教授都如期參加、積極交流,我也得以對李教授有更多的了解。2016年9月的常州會議,李教授便邀約我為其專著寫序,當時以“愿先睹為快”應允。兩月后,蕪湖會議歸來,辦公桌上赫然擺著一本《配送中心揀貨作業理論與方法研究》清樣,抽暇翻閱,一種驚奇和愉悅襲上心來。如今,學術界有人為學浮躁、治學不嚴,想不到作者居然在一個細小的微觀領域一直辛勤勞作、深耕細耘,十幾年堅守不變,實在難能可貴。
揀貨作業是配送中心工作量最大、最繁瑣、最易出錯的一個環節,它連接著進貨和出貨,也是決定配送中心運作績效的關鍵環節。揀貨作業中的任何差錯都可能導致顧客的不滿意和運營成本的增加,甚至波及整個供應鏈。多年來,該領域的理論研究在實踐中探索前行,研究人員和成果數量雙少的局面有待改變。該書作者則是國內較早進入該領域研究的少數研究者之一。從CNKI數據庫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從2002年發表第一篇關于揀貨作業的論文以來,一步一個腳印,持久深入地開展了專項研究。作者通過多項基金的支持與資助,初心不改,始終如一,孜孜以求,其論文也從當初的一般刊物到核心期刊再到C刊,從國內會議交流到國際學術會議交流,從碩士論文到博士論文,終得今日之專著《配送中心揀貨作業理論與方法研究》。正如作者2008年在博士論文致謝中所言:“縱有紅顏已逝、韶華不再的惋惜,但終未因當初‘既為大海也為岸’的堅定信念而懊悔,明知是汪洋大海中的一葉小舟,仍毅然決然前行。”作者對學術的堅定與執著不禁讓我生出很多感動和敬意,同時讓我倍感高興的是,作者2002年撰寫的論文《配送中心揀貨作業中的訂單分批策略研究》被供應鏈管理先行者、國內第一本《供應鏈管理》專著作者、生產運作管理著名專家馬士華教授,在2004年的論文《基于時間延遲的訂單分批策略研究》列為參考文獻,用“牛刀小試,才華初顯”實不為過。此后經年,作者在堅持教學的同時務實耕耘,潛心研究,由淺入深,獨樹一幟,自成體系,其成果以專著形式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鑿石得玉,正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真正體現。
為之須恒,不恒則不成;學之須精,不精則無名。李詩珍教授十幾年甘坐冷板凳,研究方向專一,默默專注于配送中心揀貨作業的研究,書中的大部分內容已在國內外期刊或國際學術會議上公開發表,對國內從事該領域的研究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此次以著作形式出版,從理論和方法兩個維度對影響揀貨作業效率的系統布置、儲位分配、訂單處理,同步揀貨系統設計等進行了全面研究,兼顧理論的完整性和作業方法的應用性,體系嚴密,能為需求者提供更加系統而全面的參考,類似于“一站式”服務,亦為本書厚重的價值所在。
湖北荊州是“兩湖平原”中心,自古就是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的戰略要地,如今荊州市的大物流格局正在形成之中,4條高速公路、3座長江大橋、4條一級公路、22個港航站場,華中區域性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將相互融合,在荊州形成一道亮麗的物流風景。
在長江大學,李詩珍教授就是這樣的風景,十幾年來在專一方向的研究道路上,不偏不倚、不緊不慢,默默耕耘。這份堅持,讓人敬佩,專著付梓更為自己的風景增添了一抹炫耀的光芒。
物流學界需要這樣執著的科學探索精神,物流學科需要這樣有深厚積淀的好作品,祝賀李教授也感謝李教授!(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教授、博導 何明珂)
- 4-7· 海南創新監管機制便利種質資源引進
- 3-31· 強創新,延鏈條:江蘇民企揚帆“出海”
- 12-23· 探尋打開新干箱包的“金鑰匙”
- 12-12· “打創新牌”,這家開發區中小企業“辦大事”
- 12-12· 以科技創新之光,照亮交通強國之路
- 11-21· 湖北創新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 破解科技型企業融資難
- 11-14· 福建創新探索公開數據資源開發利用 讓數據資源活起來
- 10-21· 第三季度國家鐵路累計發送貨物超10億噸
- 10-10· 內蒙古創新綠色金融 “貸”動綠色發展
- 10-10· 創新運輸模式 循環班列打造鋼材運輸“快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