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要想“綠”起來,標準體系還要建起來
近年來,我國快遞行業高速發展,業務量穩居全球首位,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便利。但產生的大量垃圾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加大快遞包裝垃圾處理力度、促進快遞行業綠色發展,已成為生態環境保護的新課題。
我國快遞包裝垃圾處理存在哪些問題?
民革中央調研發現,我國快遞包裝垃圾的處理存在總量大、回收難、無害化處理率低等問題。
一方面,現有處理能力接近飽和,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處理需要。另一方面,我國現有垃圾分類和回收體系亟待完善。
據報道,目前我國快遞業中紙板和塑料實際回收率不到10%,我國包裝物的總體回收率不到20%,而在一些發達國家,紙板類包裝物回收利用率達45%左右,塑料類包裝物回收率則在25%左右。
此外,包裝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低,尤其是塑料垃圾,處理不當會造成土壤板結和肥力下降、塑料顆粒進入地下水循環等危害性后果,塑料中的重金屬和多環芳烴會對耕地土壤造成難以逆轉的污染,嚴重威脅生態安全。
完善法律法規,加強研發創新,提高回收利用率
推動快遞行業的綠色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形成政府引導、企業自律、社會參與的體系和機制。因此,宏觀層面的引導必不可少。2018年初國辦下發的《關于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對“強化綠色理念,發展綠色生態鏈”提出了明確要求。
民革中央建議,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優化快遞發展規劃。比如,以法規的形式規范快遞行業包裝選用、垃圾處理、資源回收再利用等環節。同時,結合《快遞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增加充實有關綠色發展指標,進一步強化立法、政策、運行監測、宣傳等措施,加快建立快遞業綠色標準體系,將《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做實落地。
此外,加強包裝研發創新,推廣環保外賣、快遞制品應用。盡快推動設立綠色包裝國家標準,大力推廣使用電子運單和生物降解包裝材料,淘汰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的包裝物料,鼓勵企業設計應用新型包裝、簡約包裝和可重復使用包裝,促進外賣、快遞包裝的減量化、綠色化和再利用。
民革中央建議,提高快遞垃圾回收使用率,完善快遞包裝回收體系。通過政策引導,加快構建包含快遞包裝生產者、使用者和消費者在內的回收激勵機制。對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利用標準進行量化,根據企業包裝回收利用率的高低,適當免除企業相關的稅收。
結合智能快件箱、快遞末端綜合服務場所建設,同步設置包裝材料回收網點,引導消費者將快遞包裝垃圾按照相應的標識分類投放到回收箱,由統一的收運系統回收、中轉至處理中心進行再循環處理,可根據投放物材料及數量對消費者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1-18· 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
- 11-14· 快遞業務迎高峰 智能科技推動物流業“加速跑”
- 10-28· 快遞業務旺季啟動,單日業務量再創歷史新高
- 10-21· “快遞下鄉”十年 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8%
- 10-10· 快遞業務收入9個月超萬億元
- 7-29· 二季度快遞服務全程時限縮短至53小時
- 7-8· 快遞業新發展模式,開拓行業增長新空間
- 3-18· 青?爝f進村覆蓋率達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