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跨界電商,為什么總是不溫不火、難破局?
從電商時代到如今的新零售時代,物流與電商相愛相殺,互相依賴,同時又因在供應鏈中的話語權、主導地位時而摩擦。所以,一個成熟且有發展前景的物流服務企業,是不會把自己的命運完全寄托于純粹的電商物流配送業務。
順豐以及三通一達如今紛紛把綜合物流服務商作為自己的發展目標,快遞企業不再滿足于送快遞,而是向物流的上下游不斷拓展,圍繞物流做資金流、商流。通過梳理得知,眾多主流快遞企業過去的幾年間,前赴后繼地布局電商業務。
物流企業依托物流優勢做電商業務,原因何在?
從物流企業的發展歷史看,第三方物流企業從單一的物流業務單元起步逐步進行業務的多元化布局,最終成為一家綜合物流服務商,是一個常見的路徑。
首先,快遞企業做電商業務的延伸,不僅可以進一步增加快遞訂單,還能獲得銷售利潤,而且有利于增強客戶的粘性。更重要的是,減少了對電商平臺的依賴,創造了新的物流使用場景。其次,在講求協同共享、提供效率的新零售時代,物流與商流的完美配合甚至融為一體是提高零售效率的一大關鍵節點。物流企業促使物流與商流完美融合,提高零售服務水平與效率,高效的配送或許是物流電商發展的護城河。
再次,隨著互聯網對產業鏈的再造,導致供應鏈結構扁平化。物流需要從多級物流服務向一體化物流服務轉變,即直接從制造商向零售商或消費者轉移。傳統制造業供應鏈中,快遞服務主要存在于分銷商向零售商,或者零售商向消費者這兩個階段。而在扁平化之后的供應鏈中,隨著物流服務的一體化要求,需要快遞服務從下游(零售商—消費者)向上游(制造商—零售商—消費者)延伸。
如此,物流企業在產業鏈上的延伸不像是主動的自我革命,更像是被動的轉型,是一種未雨綢繆的戰略防御。
順豐的電商業務不溫不火,依然執念
在電商業務探索上,順豐有過多次的失敗經歷。早在2009年7月,順豐在香港上線“順豐e商圈”,早期賣月餅、禮品卡,后來轉售有機蔬菜食品;其后,順豐又打造了高端電商平臺“尊禮會”。不過,最終兩款產品都沒有成功,很快都不了了之。
當初嘿客只是提供快遞相關的代收寄業務,隨后加入零售業務,發展成便利店,后來又升級為順豐家,最后成為其旗下生鮮電商順豐優選的線下門店,依托順豐優選開始銷售線上平臺的產品,也包括生鮮商品。
2012年5月,順豐優選在北京上線,這被業內視為國內物流公司向電商“逆襲”的標桿。但實際來看,順豐優選發展不溫不火,連換三任CEO,最后由王衛直接掌管。順豐優選沒能讓王衛滿意,2016年6月,順豐又推出了另一款生鮮電商產品——大當家。據順豐2017年4月透露的消息,2016年順豐大當家的總GMV(銷售額)是1.54億元,總電商票件量250萬票,訂單7100單,日均銷售額43萬。
王衛對電商可謂有所“執念”,到目前為止在運營的電商/零售平臺就有5個:
之所以一定要做電商,按照王衛的理解,物流是無序的線條,順豐要將這些無序線條組織成有序網絡,以形成閉合的零售帝國,而電商則是將這些無序線條按需求組織起來的樞紐。需求端出發,物流端導入,以此形成閉環。
在2017年4月的一次專訪中,王衛申明了順豐不會單純只做快遞,“我們的未來,是會走到很多行業里面去,做深很多行業,而不是‘最后一公里’的倉庫配送,這樣的話,永遠做不深一個行業。用科技的手段把這個行業進行提升,這是順豐未來要走的方向”。
物流跨界電商,經營慘淡
除了順豐,在主流的快遞企業中,中國郵政、三通一達以及百世皆有布局電商以及便利店業務。
目前,各家快遞企業對“海淘”業務野心滿滿,但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受各方因素影響,各平臺商品品類主要集中在生鮮食品、母嬰護膚。在物流電商中,郵樂網、優遞愛、中通優選運營還不錯,不過很難進入主流的電商梯隊中。
在新零售方面,快遞企業依托原有快遞網點,打造實體店。這樣的店面皆具收發快遞、生活購物的功能。2017年6月,申通投資2000萬打造了“巨賢百味”實體店,上線了基于移動社交平臺的“巨賢百味商城”。巨賢百味欲打造一種典型的線上線下一體的新零售模式,將原有的線下快遞資源合理利用,形成線下O2O實體店與快遞營業網點的互補。同時通過移動互聯網,將線下50余家門店和線上的電商平臺結合起來。這樣的商業模式實現了快遞網點與實體店鋪的統一,可以實現業務的互相促進。
同樣的,百世一直以打造智慧供應鏈為企業發展目標,2016年9月,一站式采購的B2B電商平臺百世店加推出了百世店便利店項目,并且啟動了加盟計劃。不過,據了解,以上便利店的擴張速度慢,還沒有形成規模。2017年4月,“圓通媽媽商城”上線,不過截止發稿前,“媽媽商城”移動端入口無法打開,不能正常使用。物流電商發展慘淡,不容樂觀。
力爭電商市場“黑馬”卻前路坎坷
物流企業跨界電商,雖然看似商業邏輯清晰合理,但是在如今電商高度發達的現在,快遞企業的電商業務仍處于初期,發展不盡如人意。
物流企業雖手握物流優勢,卻天然缺乏互聯網基因,在人才架構上、商品采購以及供應鏈商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電商業務布局過程中,物流企業沒有和主營物流業務形成協同是物流跨界電商屢次失敗的主要原因。而且,在眾多物流電商的構建過程中,電商的地位與角色過多受到集團戰略決策的影響,而牽制發展。
快遞企業天然缺乏互聯網的基因,不過,看似“不務正業”的快遞企業想在電商行業發展,有必要做到對該領域進行全局的架構革新,一方面大量引入具有互聯網思維的高管激活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則要增進業務協同能力,打通自身“經絡”,實現內部的協調順暢,明確功能定位。從而發揮自身優勢,提高競爭力。
- 8-30· 開學有什么數碼好物值得買,可以選擇當貝激光投影X3
- 7-15· 什么是智能家居?摩根讓人們享受舒適無憂的智能生活
- 6-7· 為什么投影儀播放畫面不流暢,投影儀運行速度快的有哪些
- 6-7· 淺析為什么互聯網企業會成為黑客DDoS攻擊的重災區
- 3-29· 什么值得買App 10.0全新升級:值法上線、百科升級、開放社區
- 5-12· 為什么多家快遞又要上調快遞費了?
- 5-12· 拿什么拯救你 快遞行業的毛利率
- 4-29· 電視用什么看大片?當貝市場推薦葫蘆視頻
- 1-2· 港媒:為什么美國對中國產品疑神疑鬼?只因傷了自尊
- 12-29· 為什么集裝箱貨輪在大風大浪中集裝箱不會掉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