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物流業年中盤點,車貨匹配平臺差距漸顯
從2014年開始,得益于互聯網+物流的推進,以及共享經濟理念的普及,在萬億級的道路運輸市場里涌現了一批車貨匹配企業。他們用互聯網化的方式將線下車源、貨源進行整合,旨在解決道路運輸信息不對稱、車輛空載率高的問題,是改善道路運輸小、散、亂、差的現象的重要創新。
競爭格局明晰,頭部效應明顯
2016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達11.1萬億,運輸費用占54.5%,公路貨物運輸總量環比增長6.8%,超過民航、水運等增長速度,干線物流的市場空間相對較大。
然而在公路貨運這個萬億市場中,車貨匹配平臺的投資浪潮已經開始減退。到2017年6月,行業內共誕生了4家獨角獸公司,分別是運滿滿、貨車幫、58速運和云鳥配送。
2016年中國物流總費用構成情況 主要車貨匹配融資歷程據QuestMobile發布的《2017年上半年·移動互聯網貨運行業洞察》顯示,車貨匹配平臺之間已經開始逐漸拉開差距。同城端,截至2017年6月,貨拉拉的貨主端MAU是司機端的4.5倍,在次數方面司機端更高,總使用次數達3583萬次,是貨主端的3倍以上,58速運、云鳥司機等變化不大。
干線物流行業主要企業APP用戶規模在干線車貨匹配APP應用方面,截至2017年6月,運滿滿APP用戶規模(MAU)達257萬,排在行業首位,貨車幫以175萬的用戶量排在第二位;除運滿滿及貨車幫外,陸鯨用戶規模近3個月增長較快,目前在40萬左右,車旺大卡穩定在50萬左右,從網絡公開數據來看,運滿滿已經是行業領跑者。
運滿滿、貨車幫、陸鯨APP用戶情況坐享數據紅利,大數據賦能車貨匹配平臺
目前各個行業都在享受互聯網+升級帶來的數據紅利和模式紅利,大數據已經成為企業進行技術服務升級和拓展新利潤來源的關鍵。在車貨匹配領域,大數據也已經成為車貨匹配企業優化服務和進行業務拓展的基礎。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數據顯示,物流信息平臺企業營收24.84%主要在增值服務。運滿滿、貨車幫數百萬的用戶是其天然的數據源,他們可以通過對用戶數據的分析、挖掘,對關鍵節點的數據進行解讀,構建用戶畫像,進而研發更多的增值服務項目以及業務合作可能。
例如,運滿滿除了利用大數據研發調度系統提高車貨匹配精確度、運輸效率之外,還致力于打造基于重卡的全生命周期生態系統,從購車、加油、貸款、車輛保險、到車后市場服務,等多點切入,服務整個行業。
借一帶一路東風走出去,搶占國際市場先機
大數據在為企業賦能的同時,正在向全產業鏈滲透,大數據的應用與國家一帶一路頂級戰略相配套,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搭上互聯網時代的“中國快車”,為國內企業開拓新的發展機遇。
據交通部科學研究院、菜鳥網絡與阿里研究院共同制作的《中國智慧物流大數據發展報告》顯示,我國跨境物流詳情數據完備率指數僅為13.5,原因是跨境物流涉及多方協同合作,數據獲取難度較大;數據基礎設施還處于起步階段,指數值為18.8。
痛點即機遇,在車貨匹配領域,運滿滿則先行一步,即將推出多語種國際版APP,通過多語種APP讓越南、阿拉伯等國家貨主、司機無障礙使用,努力搭建一個無國界、無行業邊界的、基于公路物流全產業鏈的生態體系,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協同發展,車貨匹配企業的國際化競爭已經開啟。
- 5-26· 數字化平臺加碼發力“鄉村振興”
- 5-9· 平臺經濟重在規范發展 有助于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
- 5-9· 平臺經濟重在規范發展 有助于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
- 3-31· 推進平臺用工算法監管 政企協作是關鍵
- 3-10· 制定平臺算法,“小哥”們的聲音不應缺失
- 3-10· 制定平臺算法,“小哥”們的聲音不應缺失
- 1-24· 年度盤點:2021年鐵路交出亮眼“成績單”
- 1-20· 加快平臺企業全球化發展 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 1-20· 制定平臺算法,“小哥”們的聲音不應缺失
- 1-13· 以平臺為重心做強數字經濟產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