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卡住了物流業的脖子——來自智慧物流的調研
當前物流行業既不缺人,也不缺車,缺的是什么?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信息孤島是卡住物流業脖子的瓶頸。未來物流行業的競爭力已經不能單純依靠規模和價格的競爭,而是依靠倉儲智能化、平臺信息化及供應鏈持續優化實現降本增效。
智慧化助力物流升級
購置生活用品,米面油太重,人們越來越習慣網購。隨著你的下單,一個物流環路開始流轉:離你最近的倉庫與電商平臺同步收到訂單,倉儲機器人智能匹配貨架,將貨物從倉儲區搬運至配貨區,配貨員按電腦提示配貨打包,貨物被分至不同的線路配送到家……這樣的場景在浙江杭州百世云倉得以成為現實。通過語音識別、自動化傳輸及識別碼掃描,實施分揀打包,倉庫已基本實現半自動化。
江蘇物潤船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光輝說,長江上近20萬條運輸船已經通過互聯網手段實現交易線上化、運維數據化、運輸場景化及監管可追溯;企業通過將信息流、物流、資金流、證據流和票據流一體化,構建了線上交易生態體系。
在央企中儲股份打造的中儲智運公路電子交易平臺上,開發貨主客戶1500余家,運費普降20%左右。華英汽車集團董事長甘勝泉說,隨著車聯網、船聯網及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應用,海量數據云存儲為控制風險、質量、安全和成本提供了依據和方向。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說,許多地區,許多行業都在通過供應鏈模式創新,提高效率來降低成本,形成利潤空間,這是現階段經濟轉型升級、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
補齊體制機制缺陷
據中物聯統計,管理環節的成本仍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12%左右,美國僅為3%。業內表示,政出多門、多式聯運標準缺失、執法不公等問題,卡住了物流業的脖子,應盡快補齊制度設計缺陷,發揮智慧化物流降本增效的功能。
當前,我國智慧物流管理體制不健全,業務管理涉及眾多行政管理部門。一些港口和物流信息平臺負責人反映,由于物流業涉及行政審批和許可,管理部門較多,同一經營事項往往涉及多個部門,存在多頭管理、重復審批現象。由于智慧物流管理責任不清晰,致各職能部門的信息化平臺建設良莠不齊,互不兼容,效率低下。
智慧物流是建立在物流信息標準化基礎之上的,這就要求在編碼、數據接口、電子數據交換等相關代碼可交換。朱光輝說,水路、公路和鐵路的數據分散,難以交換共享,影響了物流行業的電子商務運作。
中儲智運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敬泉說,我國由于缺乏信息的基礎標準,不同信息系統的接口成為制約信息化發展的瓶頸,導致企業間、平臺間、組織間很難實現信息交換與共享,“各自為政、圈地服務”情況較為普遍。
創新管理加強信息共享
如何破除物流業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李敬泉說,“互聯網+”物流產業快速發展,離不開“互聯網+”政務的配套跟進,應建立一整套扶持標準,成立智慧物流基金,通過創新管理和資金,改變“政出多門”的扶持方式。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發展多式聯運,宜在線上先行一步。朱光輝說,有些部門還是把信息當作私產,不愿意分享。建議盡快督促相關部門劃定公開邊界,實施數據共享,滿足互聯網接入標準,可以發展長江多式聯運為試點,為企業降本增效探路。
蔡進建議,各地都在加大力度治理公路貨車違法超限超載,宜借此機會推進信息化建設,從根本上鏟除超限超載的生存土壤。同時,逐步規范無車船承運主體的運行,確保物流平臺信息的真實性,真正發揮智慧物流的作用。
- 2-3· 智慧港口春節繁忙“不打烊”
- 12-3· 大盛智慧供應鏈:一站式進口解決方案,滿足電子元器件行業需求
- 12-3· 大盛智慧供應鏈推出進口報關供應鏈金融服務,驅動企業降本增效
- 11-14· 智慧場站系統賦能增效,商都萬泰奏響廠區精益管理新樂章!
- 11-14· 智慧物流降本增效(經濟新方位·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
- 10-17· 大連:智慧海關讓跨境貿易更便利
- 9-19· 智慧服務 安全通達 二〇二四年服貿會交通領域新場景新技術亮點紛呈
- 9-9· 智慧農機農技助力黑龍江糧食穩產增產
- 9-5· 鐵路智慧 閃耀百年——“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
- 8-12· 南京:智慧停車數據入表 為全國首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