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配送員想當“萬元戶”很容易?“高薪”背后的酸甜苦辣
近日,美團外賣宣布6月4日完成訂單達到1255萬單,再創歷史新高,目前,活躍在平臺的外賣騎手達到30萬。達達作為全國最大的本地即時物流平臺,擁有300多萬眾包配送員,作為國內最早的眾包物流平臺人人快遞有100多萬眾包配送員,動輒幾十萬、幾百萬,在本地生活物流服務O2O平臺繁榮的背后,是一個大體量同城配送員群體的存在。
配送員為何總成“魚肉”?
供需決定價格,隨著電子商務崛起,一線城市涌現大量的穿梭于大街小巷的送餐員、同城配送員,在三大外賣巨頭、達達、人人、閃送等O2O企業崛起的背后都離不開大量外賣員的支撐,正因為如此,平臺利益的變動也常常以外賣員作魚肉而行刀俎。于是,經常會出現快遞員集體罷工討薪,網點快遞積壓的新聞爆出;近日網上有消息稱,美團出現大范圍的裁員方案,將全國1.5萬名自營配送員全數辭退等等新聞,配送員似乎給人一種“飄忽不定”的職業印象。
一直以來,城市配送員的工作環境和薪資待遇飽受爭議,也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劉強東曾在微博上呼吁,電商企業應該給電商從業人員繳納五險一金,以保證社會的利益;隨后馬云也在一次會議上直接指責圓通、申通、中通、韻達等快遞公司對自己的員工不負責任,連基本的五險一金或是三險一金都沒有給快遞員上。
作為同城配送員他們的生存環境以及薪資如何,眾包這一新興職業又有哪些酸甜苦辣,近日,現代物流報《生活物流》全媒體小組針對本地生活物流服務市場一線人員開展了調查了解。
入行門檻低多勞多得
在58同城發布的2016城市服務業高薪榜顯示,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中,送餐員的平均月薪達到了6829元;快遞員的平均月薪為7028元。在城市服務業中送餐員和快遞員分別位于高薪榜第七位、第八位,在一線城市,快遞員、送餐員的工資對于務工者來說顯然是不個不錯的選擇。
記者在58招聘網站上看到,無論是外賣送餐、同城配送幾乎每天都有大量的招聘啟事,招聘網站打出的外賣配送員薪資水平大部分都在5000-8000元左右;同城配送領域人人快遞、達達眾包、UU跑腿等招聘也基本保持在5000-8000元左右。也有部分送餐、跑腿員的薪資給出8000-12000左右,不過,這些招聘的人員數量較少。
在打出的這些招聘中,只有極少數企業會承諾上完整的五險一金,其他都不提保險,或只上簡單的交通險;在招聘學歷方面,大部分都不限學歷,部分有初中以上;招聘要求會騎電動車,會玩智能手機即可。
從招聘網站可以看出,之所以會吸引大量城市務工人員,因為城市配送員的入行門檻較低,對學歷、技能要求較低,但相比較一線城市,工資水平還不錯,也有一些網站直接了當的貼出“正常干6000以上,努力干8000以上,拼命干10000以上”的字眼,另一方面,這也是個多勞多得的職業,因此是不少人的選擇。
想當“萬元戶”?還需交幾年“學費”
在記者的調查了解中,目前,同城配送員無論是兼職還是全職,送餐飲外賣的居多,不少配送員表示,更愿意做送餐員,送餐單量穩定,一天只在高峰的時候忙,別的時間還可以休息。
雖說都是送餐的,可是配送也是一個小社會,“貧富”差距可不小,這與每個人接收單量、配送時效、地域熟悉程度有一定關系。
“去年都白交一年‘學費’了,今年再不賺錢就沒法活了。”一位兼職做美團外賣送餐員的人告訴記者,從老家來到北京,在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先后做過京東快遞員、做過“到家美食”的配送員,現在在做兼職美團外賣配送員。
他從早上6點出發,能接十幾個早點單子,中午10點到下午2點多能接20個單子左右,直到晚上9點差不多又10個,一天下來能接到四、五十單,每單6、7塊錢,一個月跑好了能賺一萬多。
“最重要的是你對地域的熟悉程度,我去年一年都在這塊區域轉悠,現在已經很熟悉了,我知道哪家外賣比較多,一到飯點兒就等在門口,一趟可以接6、7單,40分鐘以內就能全部送完”。憑借他對地域的熟悉,他可以同時接幾個單子,“如果是剛入行不熟悉地域,最多一趟接2、3個單子,說不定還得導航一個小時,很誤事,賺不了多少錢。”
要說他的工資高,他告訴記者,每天跟他一起等餐的有的能達到60單左右,做得時間長,賺的會更多。
但是,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剛踏入外賣行業的,大部分人的正常工資都在5000-7000左右,在一萬以上的還是少數的,一位百度外賣小哥告訴記者,他們一個組每天正常做,一個月五、六千塊錢,一萬以上的只有一位員工能達到,收入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不愿接“跑腿單”顧客要求太奇葩
跑腿平臺經常能遇到這樣的事,“我們跑腿服務可以幫買、幫取、幫送”但是客戶是這樣說:“幫我去找個店買普頓電機1500W,一單15元,急用,規定時間必須回來”
“……這是市中心,我上哪買去?”
“你們不是萬能跑腿嗎?”。
隨著消費升級,包括百度外賣等各大平臺都相繼推出了“萬能跑腿”“幫買”、“幫送”、“幫取”等業務,不少外賣平臺,閃送、達達等眾包平臺都接入了這樣的業務,不過在外賣等平臺只有接單到一定量的時候,才能接專送、跑腿單的權限。
已經是美團外賣“金牌騎士”的小潘告訴記者,雖然我已經有權限接商超專送單、萬能跑腿單,但是我做了一單就不做了,“從幾公里外的商店買50斤的大米,還要扛到6樓,15塊,又累錢又少”。“上海一哥們兒接個星巴克的跑腿單,配送距離300米,從上午10點等到下午2點。”
說到幫人“跑腿”,小潘開起了吐槽模式,不過這只是個別人會比較奇葩,“正常人一般都幫著買盒煙就行了,就怕遇到古怪的客戶”,相比于外賣平臺接入幫買幫送服務的單子,不少人還是更愿意跑送餐訂單。
快遞也有“潛規則”
從快遞公司轉行做外賣的小哥告訴記者,京東配送算是行業內工資福利比較好的,在他做得時候,底薪1200元,收單和派單都是2塊錢,繳納五險一金,扣除2000左右的保險,到手還能拿到6000元左右,以站點劃分的方式,每個人負責兩三個小區,早上7點左右去服務站卸車、分揀、出發,直到每天的訂單送完為止。
也有一些快遞公司,除了底薪,派單是沒有提成的,只有收單有提成,公司會給一個固定的參考價,快遞員通過給顧客還價,所得的差價即為快遞員的收入。
快遞工作訂單相對比較穩定,但另一位員工認為,快遞公司有一個不成文的“潛規則”,部分快遞公司,對新來的員工在區域劃分上有“偏見”,“新來的員工劃分的小區出單少,還沒有電梯,經常要爬高層,但工作2、3年的都負責有電梯的商務大廈,出單量還多。”平臺劃分區域都是人為操作,為此,他覺得很不公平。
剛來都不想干,干好了也能掙一萬五
“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一位在百度外賣平臺工作3個月員工告訴記者,剛來第一個月的時候實在是不想干,差點放棄“剛來的時候都不想干了,每天只知道騎著電動車機械地跑,一家挨著一家,忙得時候連自己的思考時間都沒有,太木訥,還比較累”。
接單、導航、取餐、送餐、再接單,這樣機械的循環往復的工作,可能就是外賣員的日常,尤其是剛來接單少,配送慢,工資也不高,不少人都打了退堂鼓。“這是一個慢慢打磨的活兒,需要時間,需要堅持”。
百度外賣全職員工底薪3000塊,正常每天工作8、9小時,除了底薪,百度外賣送餐提成以階梯劃分,每個月接100單,每單1塊錢;100單到200單,每單2塊錢;200單到500單是4塊錢,500單以上每單按6塊錢拿工資。
“我做了三個月,基本上能達到每月600單,到手5000多”;百度外賣某站長告訴記者,每月一萬三、一萬五的也有,只要肯努力。
“飛人”遭異議,但配送超時要罰錢
在街頭紅綠燈路口、小區,經常能看到騎著電動車的配送小哥從身邊疾馳而過,甚至有逆行、闖紅燈等,配送小哥的工作也受到社會的爭議,不少人認為部分配送員不遵守交通規則,擾亂社會秩序。
對于這些爭議,配送小哥說:“我們也知道安全很重要,但也是有苦難言,現在平臺規定嚴格,必須要按時間送到,不然會有罰款”。記者也了解到,同城即時物流講究的是時效,不少平臺同質化競爭,讓平臺不得不在“時效”上趕超他人。
如未能在規定時間送達,就會扣除配送費。百度外賣規定,客戶如果給一個好評,累計10分,積分累積到6000分,每單就可以額外增加1塊多。如果有差評或投訴,不僅會被扣除單費,還有可能被拉黑。
蜂鳥眾包配送規定騎士的收入由配送費+積分組成,配送費由店家給付,積分則由餓了么補貼,按照超時分鐘數扣除相應的積分和信用分,積分與城市等級掛鉤,進而與接單數量掛鉤;配送過程中出現餐品缺失、灑湯也會扣除相應積分。
而張先生是專門提供幫人取送服務的“閃送”平臺的一名配送員,他是只做閃送訂單,“幫人取送也是分淡旺季的,冬天和下雨天是屬于訂單較多的時候,現在是閃送的淡季,每天能接到10單左右,大概200多塊錢,一個月下來能拿到5000到6000塊”,他有自己的車輛,基本上規定時間都能送到,目前還沒有出現超時罰款現象。
不輕易換工作賺的都是辛苦錢
記者在采訪中聽到最多的話就是“在哪都一樣,干什么都一樣,一份勞動一份收入”。當記者問到是否要換工作到更高工資或更高平臺,很多人坦言不愿意輕易換,“每個工作都一樣,多勞多得,在哪兒只要肯干,薪資就高了”。對于同城配送員來說,換工作意味著要熟悉原來的地域,還面臨著被騙等風險,更愿意踏實在一個地方做。
一位快遞員告訴記者,這個行業做不長時間的,“我們在入職時,主管就說,這個行業最多5年,5年之后該離職離職,沒有多少人能堅持到5年”。很多人也坦言,配送員像快遞那個職業就是暫時性的工作,先賺點錢,過幾年回老家或者找別的工作。
總結:“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如果把同城配送O2O平臺與配送員當做船與水的關系,那么靠配送員撐起的平臺,如果不能給配送員穩定的工作環境和社會保障,平臺持續生存的幾率又有多少?在記者了解中,崛起的眾包配送員,他們不僅在工作中沒有安全感,而且很多平臺都沒有社保和公積金作為保障,抱著“湊合”做幾年回家的念頭,為生存而工作的想法,所以,小編認為,行業在你爭我搶發展的同時,應該更快地建立起行業規范和標準,確保每位配送員的合法權益。
- 9-23· 新職業背后的新生意——婺源生態文旅發展見聞
- 6-24· “買買買”背后的快遞業新趨勢
- 4-11· “京雄同城化”服務加速推進
- 4-1· 遼寧省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近三年持續下降
- 3-25· “爾濱”背后的“馬迭爾”改革故事
- 4-27· 瓦工高薪卻存在“招工難”“招年輕人更難”
- 7-1· 順豐同城開啟夏季關懷活動,為全國百萬騎士送去清涼
- 4-15· 抖音在同城頁上線地圖服務,短視頻搜索再進一步
- 1-18· 背后的力量 | 華云數據助力中科院蘇州納米所搭建新一代IT基礎設施平臺 提升科研效率
- 1-4· 順豐同城急送全品類服務助陣商家跨年沖刺“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