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式創新:從末端切入新零售的跑腿業務
目前入局跑腿業務的公司,除了巨頭型企業外,還有專注于同城配送的人人快遞、閃送、UU跑腿、點我達等,側重于外賣的達達、蜂鳥等,側重于O2O幫助的鄰趣、你說我辦等。而我目前有所熟知的為UU跑腿和閃送兩家。
2017年1月8日UU跑腿正式完成9600萬A輪融資,由天明集團領投,銳旗資本跟投,本輪融資也是河南本土互聯網最大的一次單筆融資。2017年2月閃送宣布完成C輪5000萬美元融資,由SIG和執一資本領投,普思資本等跟投。并且根據同事的反應,當下UU跑腿正在挖美團的線下BD人員,加快布局,并在本月開始嘗試校園跑腿業務;而閃送也在瞄準美團的商業分析部門,尋找這方面的高級人才。
一個試點高校,非高峰時間段跑腿業務相關信息雖然經過一波O2O的浪潮后,大量的O2O公司都被拍死在了沙灘上,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部分上門服務的需求正在快速的被撬動出來,就單拿外賣市場而言,2014年的交易額為160億左右,而2016年大盤已經突破千億量級,兩年時間數據增長超過六倍。而與跑腿業務相關的配送,點外賣的用戶能夠感覺外賣配送費用的上調,從最開始的免費,到后來的付費,如今基本跟同城快遞的價格持平,并且高峰時間段還超過同城快遞的費用。
這直接反映出兩點:用戶需求日益旺盛,愿意支付的價格也在不斷提高。
而跑腿業務的核心其實與共享眾包的核心一致,那就是保持“需求”與“運力”平衡。并且跟所有O2O業務一樣,在各個城市落地時,在統一的執行方案外,需要格外注意區別對待市場,以保證整個模式健康的運轉。
整個跑腿業務除了直接贏利點外,在我看來很重要的成長空間是往新零售方向的延伸。馬云之前提出,公司不應該將客服進行外包,因為這群人是直接跟用戶打交道,受到用戶需求的人。而跑腿業務,切入末端物流市場,顯然是線下離用戶最近的一個場景。
打一個比方,如果通過跑腿業務一天時間,有足夠多的購買可樂的訂單,那么其是否能夠切入到一部分可樂的利潤;或者說當用戶習慣使用跑腿業務后,是否會通過跑腿產品,提交購買餐飲的需求,侵占一部分外賣平臺的市場份額。這些無疑是值得思考的,畢竟很多成功的創新都是跨界打劫。
回到我熟悉的校園市場而言,如同外賣大戰起源于校園,共享單車ofo也是從高校市場走出,跑腿業務在校園內,明顯也存在著不少的機會。比如去年雙十一高校快遞量3600萬個,經過我在近一百所高校的隨機調查,當下每所高校的日快遞量為全校人數的13%-25%,全國高校日均快遞量為200-300萬個。而我熟悉的外賣市場,在校園方面,整個大盤每日訂單量300多萬單,那么校園跑腿主要的拿快遞、拿外賣兩個需求相加,單日超過600萬單,并且增速相當迅猛。
跟整體跑腿業務一樣,除了用戶需求的越加旺盛,學生在價格方面的接受程度也在提高中,記得我在2014年合作過的小麥公社,當時上門給學生送快遞是免費,后來是1元。
而三年后的今天,校園跑腿業務的基礎價格就是2-3元,部分地區和學生還會更高。像我正在測試中的兩所二本類院校跑出來的數據,2元的跑腿價格,在10天內復購率到了37%,預計30天內的復購率會達到75%以上,并且使用頻次越加提高。據實地觀察,目前國內校園市場從事跑腿項目的創業團隊在各地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筆者在一所高校內遇到六個學生團隊,在做跑腿項目,但是如何優化運力及規模化復制,目前并無特別突出者。
當然目前能夠看到的,整體跑腿業務的盈利方式,還是解決短距離及時性物流需求產生的直接盈利,而跑腿物流的附加價值均在探索之中,能否借助線下場景,真正從末端切入新零售,實現一定的行業顛覆,還需拭目以待!
- 4-7· 海南創新監管機制便利種質資源引進
- 3-31· 強創新,延鏈條:江蘇民企揚帆“出海”
- 12-12· “打創新牌”,這家開發區中小企業“辦大事”
- 12-12· 以科技創新之光,照亮交通強國之路
- 11-21· 湖北創新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 破解科技型企業融資難
- 11-14· 福建創新探索公開數據資源開發利用 讓數據資源活起來
- 11-14· 快遞業務迎高峰 智能科技推動物流業“加速跑”
- 10-28· 快遞業務旺季啟動,單日業務量再創歷史新高
- 10-10· 內蒙古創新綠色金融 “貸”動綠色發展
- 10-10· 創新運輸模式 循環班列打造鋼材運輸“快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