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春潮來了,第二梯隊卻到了命運的岔路口
春天到了,共享單車的春潮也伴隨而來。
3月14日,讓摩拜單車投資人——騰訊投資并購部總經理李朝暉異常興奮,“那天天氣特別暖和,街上許多人騎著共享單車來來往往,是上一周10倍。”他在摩拜最近的發布會上激動的回憶說,“做的這件事情得到人們自然的認可。”
隨著人們對共享單車的認知度提升、騎行需求增加,行業內的兩大玩家摩拜、ofo的“黃橙大戰”也從各自為戰變為短兵相接,爭奪從入口到產能到城市到用戶體量。
然而,決戰近了,一些二線共享單車企業卻似乎離這場狂歡越來越遠,他們既沒有摩拜和ofo的萬千資本追捧、亦沒有與之抗衡的自行車數量和用戶體量。不明朗的前景、資本裹挾中艱難前行、市場競爭重壓之下,休戰,浴血奮戰,還是轉型合并?二線單車企業走到了決定命運的岔路口。
謹慎休戰未能上演的“三國殺”
藍黃相間的永安行共享單車,讓人從遠處看容易誤認為是ofo,其運營方為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不過,永安行似乎并不想與其他玩家混為一談。“真正的共享單車就不該收押金,收押金的共享單車都是偽共享經濟。”永安行CEO孫繼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批判了行業內的押金單車模式。
永安行于去年11月在成都與芝麻信用達成合作,綁定身份信息的用戶只要芝麻信用分超過600,就可以實現“免押金”租車。
此前摩拜ofo因押金過高、押金去向等問題備受外界質疑,永安行率先推出的免押金模式迅速獲得了市場認可。
今年3月1日,永安行宣布完成來自螞蟻金服、IDG資本、深創投等多家投資機構的A輪融資。行業背景+創新模式+資本背書,永安行一度被外界認為是最有可能與ofo和摩拜抗衡,組成“三國殺”局面的單車企業。
常州永安成立于2010年,核心業務為公共自行車系統的研發、銷售、建設和運營,在有樁共享單車市場早早布局,并實現了盈利。其公共自行車系統覆蓋全國29個省市的210個市縣,累計建設約3.2萬個公共自行車站點,投放約89萬套公共自行車鎖車器設備,2016年完成7.5億次的出行服務,主營業收入總計達到7.7億元。
2016年11月永安行開始布局無樁共享單車市場,先后在成都、昆明、長沙、南昌、福州、貴陽、北京、上海等地投放。孫繼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計劃在成都投放10萬輛共享單車。
不過,上一秒永安行看似還在準備高歌猛進,下一秒卻突然宣布對無樁共享單車踩了急剎車。
3月24日,永安行運營方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招股書中透露,永安行將終止與螞蟻金服和深創投等機構的投資合作,并簽訂終止協議。
永安行方面的說法是:社會上存在部分對無樁共享單車投放和運營管理提出異議的觀點,公司本著對投資者負責的態度和謹慎投資的原則,公司與上述投資機構再次協商,各方同意放緩投資進度。
宣布A輪融資僅23天后,已經在有樁公共自行車市場盈利、并計劃IPO的永安行,對無樁共享單車大戰選擇保守觀望。
根據招股書披露,永安行目前投放共計5萬輛共享單車,其固定資產原值為699萬元。按此計算,永安行每輛自行車的成本價格為140元。車輛投入不斷增多,但共享單車營收數據卻不盡如人意。招股書顯示,2016年用戶付費共享單車業務收入為36.83萬元,在公司整體營收中僅占到0.05%。
在諸多同業者蒙眼狂奔之時,永安行選擇了按下暫停鍵,但也并沒有把話說滿:“待條件和時機成熟重啟投資談判和合作。”
不過對于瞬息萬變的共享單車行業而言,原地踏步就意味著退步,暫停就幾乎意味著被淘汰。
永安行目前單車累計投放量為5萬。而這僅僅是摩拜單車在廣州一地投放量的一半,ofo方面目前單車累計投放量達到290萬。另據騰訊科技,摩拜單車、ofo兩家巨頭在2017年預計投放總量將“井噴”,接近2000萬輛,產能預計則可以達到3000萬輛。從5萬追趕到290萬或許還有一線希望,但從5萬追到千萬量級可能是天方夜譚了。
深耕的二線市場守得住嗎?
與永安行不同,許多二線共享單車企業在一線城市以外的市場悄然布局,通過差異化運營在摩拜與ofo的夾縫中分食市場。
住在杭州的小胡發現去年下半年以來路上多了許多自行車,“我們這邊摩拜多,ofo比較少”。她和北京的朋友分享著時下最熱門的消息,約定一起去西湖周邊騎行。
不過當她興致勃勃地想去掃描車身二維碼時才發現,她以為的“摩拜”并非“摩拜”,而是Hellobike。這種單車與摩拜有著相近的配色和外觀,前者主色調為白色和橙色,后者為橙色和銀色。
與ofo和摩拜大量開城相比,Hellobike深耕二線城市,自去年11月正式上線以來,其僅在杭州一地便投放了6萬輛共享單車,占領整個杭州市場。
“我們會在保證城市精細化運營后推進更多的城市,目前我們在二線城市的市場占有率第一。”Hellobike的COO韓美對界面新聞表示。
目前,Hellobike已完成了15個城市的布局。除了深耕二線城市外,Hellobike還首創了夜間(晚23:00-早06:00)騎行免費和換騎15分鐘免費的經營策略。
與Hellobike一樣走差異化路線的還有小鳴單車。小鳴單車CEO陳宇瑩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我們在很多中小城市可以很快算出單車盈利模型,獲得用戶、騎行數量的成本比要比大城市低很多,而且用戶會認可小鳴是第一品牌。”
小鳴單車2016年進入共享單車市場,去年10月獲得由凱路仕烈風董事長鄧永豪領頭的1億元A輪融資。凱路仕是一個擁有20多年生產經驗的自行車和運動裝備的法國品牌,在中國開設了200多家專賣店,其在全國的多個合作經銷商平臺和自行車騎行俱樂部將為小鳴單車提供支持。
與其他單車企業大量投放單車不同,小鳴單車把更多的時間用在研究虛擬電子圍欄、虛擬車樁的技術上。人力成本在陳宇瑩眼中是企業不可承受之重,她算了一筆賬:現在上海新出臺的政策,一萬輛車配50個人,以5000塊錢月薪計算,不加五險一金,平均每月就是25萬元成本。在技術上下功夫,小鳴單車估算投入6000臺共享單車,用10個人做管理就夠了。
誠然,二線單車企業通過差異化運營占據有利地位,是不錯的戰略選擇。不過這種差異化是否可復制,與摩拜、ofo短兵相接時有多大的抗壓能力仍值得懷疑。
“用戶是需要經營的,”Hellobike的COO韓美認為,“車輛投放密度是其中一方面,產品使用操作的便捷性、車輛騎行的舒適度、車輛的良好率等都很重要。”
現在,有觀點把共享單車的競爭理解為誰手里錢更多,能更快造出更多的車投放,就能先占領和壟斷市場。對此,韓美并不認同,“這把用戶當成了嗷嗷待哺的餓狗,以為只要扔幾個肉包子出去,就會一堆用戶撲上來。”
不過,據一些調研顯示,隨手可騎的確是目前不少用戶的首要考量。今年3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舉行了一次用戶投票,面對“如果上街騎公共單車,決定你選擇的是什么?”這個問題,有2.7萬人將票投給了“這輛單車隨手可及”這個選項,占到總人數的47%,“誰免費就騎誰”排名第二,占到總人數的19%;誰性能好就騎誰排名第三,占比18%。
2016年下半年,資本混戰共享單車行業,二線共享單車行業并不缺乏彈藥。除了小鳴單車外,Hellobike去年11月宣布完成A輪融資,投資機構包括GGV,今年1月其宣布完成A+輪融資,由GGV紀源資本領投,磐谷創投跟投。
對于合并這一議題,小鳴單車和Hellobike都略顯抗拒。小鳴單車對界面新聞委婉表示,其和其他家的技術不一樣。而Hellobike方面則說:“失敗倒閉、被收購或收購別人成為最終贏家,都是有可能的。我們剛剛上路,只顧向著前方狂奔,不去預想結局。竭盡所能做到最好,然后讓時間告訴我們答案。”
“沒有投資人會給你這個錢”
2016年下半年以來,數十家企業先后入局共享單車行業,一時間被媒體形容為“一場瘋狂的盛宴”,杭州的騎唄單車也是其中之一。
去年11月,騎唄單車舉行戰略發布會,搭檔芝麻信用建立信用體系,正式宣布進軍共享單車領域。當時他們也想到了從二三線城市入手的策略,并提出“農村包圍城市”的概念。今年1月騎唄完成1億元A輪融資,由豐瑞投資領投,渾元投資等跟投。一切好像剛剛開始,騎唄火速在杭州和合肥各投放了2萬輛共享單車。
一切似乎在今年3月底戛然而止了。“國內共享單車城市1至3公里的短途市場,再有機會是不大可能了。”騎唄CEO呂城江對界面新聞感嘆道。
面對摩拜、ofo這樣的行業巨頭,二線共享單車企業顯得十分無力。“其他十幾家全加起來總共二三十萬輛,30萬對摩拜、ofo來說是一周的產量。他們的產能實在是太高了,沒有很好的替代方案的時候沒法和他們競爭。”呂城江表示。
據了解,廣州是小鳴單車投放量最高的城市,不過其并未在這一市場取得絕對領先優勢。根據此前《南方日報》的報道,廣州目前共有4家共享單車企業入局,”摩拜接近12萬輛,小鳴單車、ofo、小藍單車都在6萬輛左右,比例剛好是2:1:1:1,四家企業在廣州的單車總投放量已接近30萬輛。”
除了規模上的明顯劣勢外,單車行業技術壁壘不高、可復制性強等,也是呂城江認為二線共享單車企業需要突破的困境。
“即使有好的產品出現,拿了更多錢的競爭對手要復制也是輕而易舉,產能上他也可以馬上追上,而且通過在全國各地的運用優勢、資金上的優勢,迅速把產品推廣到市場上,這些優勢很難突破。”
雖然摩拜和ofo常有融資消息傳出,但呂城江認為其他企業獲得融資幾無可能。“要和他們對抗,不是幾十億融資能解決的問題了,可能花100億才能達到別人花30億、50億完成的市場規模,沒有投資人會給你這個錢。”
對于二三線共享單車企業而言,需要擔心的不只是投資人可能不會繼續投錢,還要擔心投資人可能撤資。
今年2月,卡拉單車發布聲明稱其投資人已經撤資,其所投放的城市為四線城市。據了解,卡拉單車先后在莆田投放了667輛單車,并計劃在2月底之前完成5000輛的總投放量。可是一個月還不到,首批投入的667輛車,即丟失了510輛,丟失率高達76.5%。
認為城市共享單車行業“已經沒有機會”的呂城江在進入單車市場半年后果斷調轉船頭:”肯定是要調整的。”據他透露,騎唄未來將切入垂直的騎游領域,并且拓展海外市場,“把我們的解決方案出售,以技術入股的形式去和當地的企業合作,或者在一些小的市場把整套方案賣給他們。”
未來,合并對二線共享單車企業而言在所難免。真格基金顧旻曼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在這么早期的市場,其實很難講最后大家是不是一家人。”
呂城江對界面新聞表示,目前騎唄已經在和摩拜、ofo中的一家談合并。3月24日,網易科技報道稱,ofo小黃車1億元投資騎唄單車,占股20%,騎唄方面對此事不予置評。27日,ofo與騎唄單車聯合推出定制版小黃車ofo L1,新車將在杭州進行投放。
此時騎唄的角色已經從一線共享單車的挑戰者轉換成為他們的連接者,未來還會有更多的二線企業迎來身份轉換的時刻。
- 3-24· 春潮涌動萬象新 鋼鐵動脈護糧豐
- 3-24· 鐵路春潮涌 發展脈動強
- 11-14· 共享新機遇 激活銀發經濟新藍海
- 8-1· “共享智造”,河北特色產業發展新模式
- 5-30· “融合共享·協同發展”高峰論壇在京召開
- 4-22· 方案來了!中國數字人才培育行動啟航
- 4-22· 方案來了!中國數字人才培育行動啟航
- 11-27· 共享冰雪歡樂 北京啟動市民冰雪季系列活動
- 10-12· 豫中陸路口岸綜合物流港“初露芳容”
- 7-27· 廣深第二高鐵擬明年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