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快遞市場巨大,真的會被外賣哥搶了飯碗?
隨著外賣服務在各大城市的興起,“外賣哥”成為許多進城務工人員的就業新選擇。春節后,也有媒體報道不少快遞哥跳槽送外賣。以外賣為代表的新興配送方式對快遞究竟有何影響?來看看數據怎么說。
同城快遞服務價值不斷增加
從2013年-2015年數據來看,國內同城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占比穩步上升。其中,業務量占比上限為2015年7月的26.7%,下限為2013年12月的24.9%;業務收入占比上限為2015年9月-12月的14.5%,下限為2013年1月的10.7%。不難看出,國內同城快遞市場在2013年-2015年呈現量收齊增的態勢,業務收入占比的提升幅度高于業務量占比,說明同城快遞服務的價值不斷增加。
新型配送方式形成一定沖擊
2015年,除1月國內同城快遞業務量占比為25.7%外,2月~12月國內同城快遞業務量占比均在26%的水平線以上。2016年1月,國內同城快遞業務量占比驟降至24.8%。縱觀2016年全年,除2月國內同城快遞業務量占比為25.2%外,全年國內同城快遞業務量占比數據直線下滑,從3月的24.9%降至12月的23.7%。以外賣為代表的新興配送方式對同城快遞市場確實已經形成一定的沖擊。
互聯網創業企業的快遞切入點
盡管國內同城快遞業務量占比在2016年持續下降,但業務收入占比比較穩定,基本維持在與2015年相當的水平。這說明國內同城快遞市場的價值依然較高。對比國內異地快遞業務,同城快遞業務的攬收和派送環節少,中轉成本低,操作難度小。因此,很多互聯網創業企業都以此為涉足快遞業務的切入點。
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2013年~2016年的國內同城快遞業務量占比數據在25%的水平線上下浮動,即在中國快遞市場產生的每4件快件中就有1件是國內同城快件。2017年,中國快遞業務量突破400億件大關基本沒有懸念。按25%計算,2017年的國內同城快遞業務量將超過100億件,超過2013年全年91.9億件的快遞業務量。國內同城快遞的市場規模將隨著快遞市場的擴大而擴大,市場發展空間巨大。目前,市場上也涌現出一批專門從事“落地配”的信息平臺企業和同城“落地配”企業。
- 6-9· 快遞新規實施在即:全鏈條治理引領綠色轉型新賽道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11-24· 緊盯市場變化 裝車連破紀錄
- 8-18· 加強市場分析 精準供給運能
- 6-9· 全國快遞行業堅持創新開發 讓快遞速度更快
- 6-9· 快遞暢才能網購旺
- 6-2· 四川為市場主體解難紓困:措施圍著企業轉 政策跟著難點走
- 5-27· 快遞企業備戰“618”:末端人力存壓 最差時點已過或迎復蘇
- 5-23· 快遞新規之下,無人配送能否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
- 5-12· 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出臺12條硬核措施 助市場主體渡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