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年用膠帶長度可繞赤道425圈
隨著春節的結束,節日期間積壓的快件陸續收發貨,伴隨而來的是里三層外三層的包裝垃圾。拆完包裹之后,該怎么處理這些材料呢?很多情況下它們被直接扔進垃圾桶,這些包裝材料給環境帶來了很大威脅。
五花大綁的包裹耗材驚人
人們在享受足不出戶購買商品便利的同時,快遞包裝帶來的污染問題正日益凸顯。
2016年,我國快遞年業務量突破300億件,達到313.5億件,繼續穩居世界第一,年業務收入也首次突破4000億元。313.5億件是什么概念呢?如果平均到全年每一秒鐘,相當于每秒鐘要產生將近1000件快件;如果平均到全國人民頭上,相當于每人每年要寄出23個快件。
記者了解到,2016年,僅深圳全市快遞業務量就累計完成20.45億件,同比增長45.93%,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98.34億元,同比增長33.8%,業務投遞量完成12.08億件,同比增長58.08%。其中快遞業收入占全國比重8%,在全國城市排名中僅次于上海,位居第二?爝f業務量首次超過北京,居廣州和上海之后。
而據《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2015年400多萬噸包裝垃圾中,消耗編織袋約31億條、塑料袋約82.68億個、封套約31.05億個、包裝箱約99.22億個、膠帶約169.85億米、內部緩沖物約29.77億個。僅膠帶總長度就可以繞地球赤道425圈,每年使用大量不可自然降解塑料袋、膠帶,排放的二氧化碳2000萬噸到3000萬噸。據國家郵政局預測,到2018年全國將產生500億個快遞包裹。
包裝直接扔掉 回收循環難
拆完包裹之后,該怎么處理包裝材料呢?很多情況下它們被直接扔進垃圾桶。
調查顯示,其中八成人表示,收到的快遞包裝都是直接扔掉,大部分人表示,塑料包裝物一般全部扔進垃圾桶。
專家指出,快遞包裝標準滯后、回收循環較難、環保意識不足,是阻礙快遞包裝綠色化的三大瓶頸?爝f包裝中的紙箱回收再利用率并不高。哪怕所有的紙箱都被回收利用,真正的回收率也只有70%。大量塑料袋、膠帶、泡沫填充物等被送往垃圾處理廠直接填埋或焚燒,對土壤、空氣等造成污染。
快遞包裝整體回收率不足20%
在巨大的快遞數量背后,按照每個包裝箱0.2公斤估算,200億個包裹會產生包裝垃圾400多萬噸。而快遞包裝的整體回收率不足20%,綠色快遞的發展已迫在眉睫。
2016年8月,國家郵政局出臺《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明確要在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方面取得明顯效果,到2020年,基本淘汰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的包裝物料,基本建成社會化的快件包裝物回收體系。而今年1月份出臺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也率先將包裝物、電器電子等4類產品列入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鼓勵生產廠商建立回收系統。
相比國家政策的指導,我們身邊也有更直接的方式。市民崔先生就表示“其實可以網絡平臺進一步延伸。快遞垃圾回收以后,整個消費才結束,如果到了消費者手上沒有回收,這樁交易就還沒有結束,通過源頭包裝的控制,來減少垃圾量。”
調查中記者了解到,約80%的快遞員表示愿意配合快遞包裝回收工作。“如果客戶提出讓我們拿走包裝,一般情況下我們是愿意的,但如果客戶沒有明確要求,我們也不會主動提出。”順豐快遞叢師傅表示,同時,他告訴記者,目前不少電商也加入回收快遞包裝箱的行業,還給消費者積分或者折扣。
快遞包裝垃圾不僅是個環保問題,更是一個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專家指出,除了提升公眾的環保意識,加強對快遞員的文明分揀與包裝培訓,建立完善的包裝垃圾回收體系,對快遞垃圾進行資源化、能源化利用外,最為關鍵的是,應盡快出臺快遞業綠色包裝標準,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補漏,設置程序、門檻,將有毒、有害、過度豪華的包裝物擋在快遞行業門外,并對違規者進行嚴厲懲罰。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1-18· 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
- 11-14· 快遞業務迎高峰 智能科技推動物流業“加速跑”
- 10-28· 快遞業務旺季啟動,單日業務量再創歷史新高
- 10-21· “快遞下鄉”十年 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8%
- 10-10· 快遞業務收入9個月超萬億元
- 7-29· 二季度快遞服務全程時限縮短至53小時
- 7-8· 快遞業新發展模式,開拓行業增長新空間
- 3-18· 青海快遞進村覆蓋率達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