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向技術密集型轉型刻不容緩
日前,有媒體稱在線外賣訂餐平臺“餓了么”一送餐員在上海被撞身亡,事故責任正在進一步認定中。已有網民指稱,由于訂單量太大,使快遞員不守交通規則疾行亂闖導致事故發生。而筆者認為,現有快遞業亂象已不適應客觀需求,向技術密集型行業轉型已刻不容緩。
2016年,隨著快遞業的飛速發展,全國從事快遞業務的工作人員已超過200萬。這只大軍打通了物流的“最后一公里”,為中國電商業立下汗馬功勞。
然而,由于快遞業尚屬人力成本和社會管理水平雙低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快遞網點對于應聘者本身的綜合素質、文化和技能水平等幾乎不設門檻,只要有把傻力氣,不經培訓就可匆匆上崗。而計件式的收入模式,又逼得快遞員只能為掙錢而多拉快跑,遵守交通秩序幾乎被完全拋在腦后。橫沖直撞的快遞電動車,時常讓正常行駛的司機和行走的路人心驚膽戰,躲之不及,發生交通事故在所難免,成為城市交通的一大頑疾。而由快遞員與用戶產生糾紛甚至由快遞員蛻變為搶劫犯的案例也時有發生,造成了社會危害。種種亂象,與快遞業的高速發展不相適應。
因此,加強規范管理,加速快遞行業向技術密集型轉型已刻不容緩。
其一,建立健全快遞業相關法規,并加強監管
從社會管理的角度講,目前尚未出臺專門針對快遞業的法規。快遞業的現代管理、快遞員工作規范等也相對空白,導致快遞企業管理水平粗放低下,快遞員工作無法規范化,責任難以追究。改變這種現狀,亟待盡快出臺完善相關法規,加強監管。快遞企業一旦產生違反法規行為,堅決從嚴懲處。
其二,運用大數據等手段,加速快遞業的轉型升級
在物聯網時代,固守低成本模式的快遞企業無法長久。快遞企業應強化互聯網思維,將對大數據的應用,推廣到各個網點、客戶甚至快遞員。將分析數據結果運用到快遞企業的數據化科學管理中,進行智能快遞的數據追蹤、快遞路線的設計整合等,推動快遞業優勝劣汰,結束快遞業的野蠻生長,向技術密集型行業轉型。
其三,提高快遞員的準入門檻
目前,快遞行業企業上市、整合并購已大勢所趨,人才升級也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即使是沖在最前面的快遞員,也必須經過完整、系統的培訓方可上崗。同時,快遞企業也應加強對一線快遞員的人文關懷,改革單一的計件薪酬制度,強化科學激勵機制,提供員工的基本保障。對嚴寒酷暑中風雨無阻的快遞員,多給些物質與精神支撐,何嘗不是企業與員工的雙贏?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3-31· 數字化轉型“做什么”“怎么做”?首個國家標準明確了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1-18· 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
- 11-14· 快遞業務迎高峰 智能科技推動物流業“加速跑”
- 11-7· 數字化轉型,讓城市更美好
- 10-28· 快遞業務旺季啟動,單日業務量再創歷史新高
- 10-21· “快遞下鄉”十年 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8%
- 10-10· 快遞業務收入9個月超萬億元
- 9-19· 能源轉型成效顯現 擦亮高質量發展綠色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