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全方位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蘊)記者1月6日獲悉,2024年,青海省科技廳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和建設產業“四地”,堅持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兩手抓,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以科技創新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全方位加快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青海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朱生海說,2024年,青海科技系統健全完善三江源、祁連山、青海湖等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生產生活融合發展科技體系,開展氣候變化對青海湖流域生態系統影響研究,建立三江源河湖監測管理三維可視化大數據平臺,支撐引領生態文明高地和國家公園建設。
據悉,青海省建立光伏園區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碳匯觀測體系和光伏智慧能源管理系統,構建生態水文要素觀測數據庫,填補了青海湖流域地表過程綜合觀測空白;通過在黃河谷地重點水土流失區開展生態綜合修復技術應用,使土壤侵蝕模數降低33.1%;針對高寒礦區脆弱生態修復難題,形成種子生態包產品4種,構建了“機械原位破碎+羊板糞+有機肥+緩釋肥”的低投入改良治理技術,試驗示范區內植被平均蓋度達到80%以上。
在助力建設產業“四地”方面,朱生海介紹,青海科技系統完善多元化立項支持方式,持續擴大“帥才科學家負責制”“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機制改革試點范圍,面向傳統產業重點領域、新興產業關鍵環節開展有組織研發活動,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此外,2024年,圍繞服務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青海首個“揭榜掛帥”項目“鹽湖老鹵制備無水氯化鎂”攻克脫水結晶和粘壁、脫水負荷低、易融料和水分偏高等技術難題,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多能源電力系統互補協調調度與控制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實現源網荷儲一體化協同控制和電網平穩運行,為青海打造國家清潔能源高地提供支持。圍繞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青海以信息科技手段開展石窟寺等傳統文物及“兩彈一星”基地革命文物的數字化保護和技術示范。圍繞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青海自主選育青雜5號、12號油菜品種并入選國家推廣目錄,自主選育的青薯9號創造畝產超萬斤的國內單產新紀錄并位居全國馬鈴薯推廣面積榜首。
- 4-7· 青海首次完成大型真菌多樣性調查
- 12-12· 青海省民營企業外貿發展凸顯“主力軍”作用
- 11-18· 青海住房公積金提取實現“指尖辦”
- 10-24· 青海瑪多:打造三江源清潔取暖“綠色名片”
- 9-23· 青海創安以改脫困的啟示:向新求變 向綠而生
- 9-16· 青海出臺集聚綠色算力人才十條措施
- 9-16· 青海為萬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購買保險
- 9-12· 青海實施營商環境改進提升行動
- 8-19· 山西省全方位保障農民工工資及時足額支付
- 8-5· 青海上半年救助困難群眾超63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