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青銅峽:為作物豐產裝上“加速器”
本報記者 王迎霞
秋風送爽,寧夏賀蘭山東麓的葡萄熟了。這里是業內公認的釀酒葡萄種植黃金地帶之一。青銅峽市益新農機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科技特派員許濤,加緊引進一臺釀酒葡萄采摘機,準備大干一場。
葡萄酒是青銅峽市一張自帶芬芳的“紫色名片”。全市釀酒葡萄種植面積約15萬畝,擁有酒莊23家,累計培育葡萄酒品牌114個,2023年釀酒葡萄產業綜合產值突破80億元,發展葡萄種植戶1580戶,每年帶動務工1.2萬人。
有廣袤的種植面積,就要有機械作業服務。
“我們充分發揮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優勢,通過集中連片推進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綠色高效農業生產方式,不僅讓農民省心省力,還提高了葡萄產量和質量。”許濤說。
在青銅峽市邵崗鎮甘城子葡萄種植核心區,許濤領著一眾“田保姆”積極開展機械社會化服務。公司還與3家法人科技特派員攜手建立釀酒葡萄創業聯盟,打造3萬畝智慧葡萄園區,引進釀酒葡萄采摘機、避障式株間除草機、夏剪機、冬剪機、吊桿式打藥機、枝條粉碎機等高端農機,提高了寧夏葡萄產區的機械化應用水平。
釀酒葡萄農機農藝有機融合,是青銅峽市農業發展的縮影。“備足智慧高效的農業機械,才能讓農業跑出‘加速度’。”青銅峽市科技局局長官振華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今年一開春,青銅峽市就投入大中型拖拉機820臺、小型拖拉機1270臺、播種機145臺,為全年糧食豐產豐收奠定基礎。
今年春耕備耕以來,寧夏眾聚鑫農機作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科技特派員李波和他的農機就沒閑下來。大型旋耕機、覆膜播種機、農用無人機等機械輪番上陣,在田間地頭大顯身手,讓種地高效又便捷。
這些買回來的“大家伙”有時會“水土不服”,為了讓農機更好適應當地種植環境,李波常常親自動手改造。例如,機械配好的肥料需要人工手動添加到播肥機里,這個工序看似簡單,卻要耗費不少人力。為簡化這個工序,李波動手做了一個裝置,它能使配好的肥料通過傳輸管進入播肥機,一個人一天能添加20噸肥料,大大提升了效率。
看著大型收割機來回穿梭,邵崗鎮玉米種植大戶鄭華龍情不自禁地對李波感慨道:“自從把土地托管給你們,都是大機械在作業,我自己不用出力不說,玉米產量還提高不少。如果不是這些大型農機幫忙,至少得多花1倍時間和精力。”
今年,青銅峽市種植糧食作物43.99萬畝以上,其中春小麥2.56萬畝、水稻2.1萬畝、玉米38.3萬畝、大豆帶狀玉米復合種植1.03萬畝,這少不了拖拉機、播種機等“金戈鐵馬”沖鋒陷陣。
“我們將在保障糧食安全生產的同時,進一步為農民做好田間管理,提升農業生產全環節機械化作業服務水平,加快智慧農業發展步伐,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官振華說。
- 4-7· 寧夏實現工會經費收入票據全程電子化管理
- 3-31· 寧夏首座數智化110千伏變電站投運
- 3-17· 寧夏中寧:塞上江南“杞”新篇
- 1-13· 寧夏: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塞上江南”煥新顏
- 1-2· 寧夏銀川盤活四閑資源 變沉睡存量為新興增量
- 11-11· 寧夏明確構建“一河三山”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格局
- 11-7· 寧夏推動農業科技成果“進園入縣”
- 11-7· 寧夏推動農業科技成果“進園入縣”
- 10-14· 寧夏:對接創新需求 開通成果“直通車”
- 10-14· 《寧夏回族自治區科研誠信管理辦法》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