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元化養老模式 銀川市加快推動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養老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近年來,銀川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聚焦老年人所需所盼,著力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全力打造“供給高質量、普惠高水平、享老高品質”的多元化“銀川養老”服務品牌。銀川市先后被列為全國第五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全國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試點單位、民政部2023年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支持地區,養老服務事業呈現出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局面。
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全覆蓋
截至目前,銀川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36.94萬,占戶籍總人數的16.8%,占全區三分之一;截至今年7月底,銀川市登記備案的養老服務機構36家(其中7家停業),正常運營養老機構29家,其中公辦機構2家、公建民營13家、民辦機構14家。共有床位數9253張,其中護理型床位5598張,占總床位的60.4%,入住老人3093名,其中失能老人735人,占比23.8%;半失能老人1383人,占比44.7%;全市居家養老服務站已建有295個,社區老年人助餐點(社區食堂)214個,老年活動中心162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02個,農村幸福院209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
形成完善的政策服務體系
銀川市出臺《銀川市新建住宅小區配建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移交與管理辦法》,建立了小區開發建設與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審批、同步建設、同步驗收的機制,有效推進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的目標進程;出臺《銀川市加快健康養老產業發展實施方案》《銀川市基本養老服務清單》《銀川市社區食堂(老年助餐點)管理辦法》等政策性文件,聯合市自然資源局、發改委等6部門印發《銀川市集中式養老服務社區試點實施意見》,為全面推進全市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提供配套支持;使銀川市養老服務規劃更加科學,養老服務業發展更加有效,養老服務監管更加全面,養老服務保障更加有力,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政策服務體系。
打造健康養老產業空間布局
根據銀川市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和養老服務設施布局規劃,依托“兩屏、一河、九廊、多湖澤”的市域生態格局,推動打造“一核三地多點”的銀川都市圈健康養老產業空間布局;發展以現代醫療服務、健康養老社區、康復護理與健康體檢、高端老年醫療、生物醫藥研發等為核心的高端現代醫療健康養老服務業,打造銀川都市圈健康養老產業核心區;永寧縣、賀蘭縣、靈武市依托轄區休閑農業和健康養生資源,吸引知名金融、保險、地產等企業集團入駐,建設養老社區,推動休閑養老、醫養康復、休閑養生、健康產品、民俗體驗、鄉村旅游、飛行體驗、運動康養等健康養老產業板塊集聚融合發展,打造銀川都市圈健康養老產業重點板塊;重點城鎮和中心鄉鎮依托鎮區建設,同步規劃建設養老服務設施,提升就地就近提供健康養老服務能力,打造銀川市域健康養老產業鏈。
65歲以上老年人服務率77.78%
銀川市自2016年被列為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以來,緊密結合實際,推動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在服務模式、運行機制等方面取得初步的成效,大力整合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建立了醫養結合政策體系,通過公建民營或引導社會資本建設,鼓勵支持建立醫療養老聯合體,基本完成了規模最大的醫養結合機構(銀川市愛心護理院)的建設。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與社區、居家養老融合,與老年人家庭建立簽約服務關系。通過設施建設、政府購買服務,為老年人提供連續性的健康管理服務和醫療服務。全市二級及以上醫院均設立老年醫學科,并開通了掛號、就診、檢查、取藥等綠色通道。全市養老機構發展為醫養結合機構的有17家,共有床位6217張。65歲以上老年人城鄉社區規范健康管理服務率達到77.78%。
多渠道完善養老兜底保障
全面落實新建住宅小區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四同步”政策,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積極推進養老機構、街道(鄉鎮)、社區(村)和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同步提升城鄉養老服務能力。銀川市成功申報第五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試點期間完成投資3360萬元,組織實施社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提升改造建設項目14個,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589戶,為全市經濟困難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六助+N”和“喘息服務”項目,打造專業養老機構帶動居家和社區養老新模式。開展全國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通過摸底篩選,按照“一人一檔、一戶一策”,為低保、特困老年人開展上門評估,通過投放智能設備和適老化改造,建設1500張家庭養老床位。為失能、半失能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助潔、助浴、助急、助餐等居家上門服務2600人次。投入760萬元,對全市68家老年助餐點、老飯桌、社區食堂進行標準化提升改造。有效滿足了更多的老年人在生活照料、文化娛樂、健身理療、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
優化多元服務方式
爭取中央預算內扶持資金8598萬元,新增普惠養老床位4299張;通過建設及運營資金補助、稅費優惠等扶持政策,對民辦養老機構給予鼓勵與支持;自2023年起,將80歲以上老人高齡津貼由原來的低收入群體擴增到全體高齡老人,已累計發放高齡津貼8093.48萬元,惠及16002名老年人;通過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公益創投等,引入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參與養老服務,為特殊困難老年人重點購買生活照料、康復護理、失能老人家庭成員照護培訓等養老服務;開展社區養老設施悅學益智行動。針對社區老年人老有所樂、老有所學的迫切需求,實施“樂齡學堂”項目,依托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老年活動中心等養老服務設施(機構),引入老年教育資源,充分滿足老年人快樂學習、終身學習的需求。
多樣化提升服務水平
先后引進中房養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銀川隆光養老產業有限公司等企業,著力促進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醫養融合型養老機構、“互聯網+養老”智慧化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等建設,成功打造寧夏塞上鴻儒頤養院、銀川市隆光金萃芳庭康養中心、銀川市桃李春風養老康復中心等一批醫療康養服務機構;與北京幸福頤養、北京光大匯晨等全國知名養老服務品牌深度合作,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產品和服務,西夏區幸福頤養院被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評為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優秀案例;在銀川市宜居康養中心打造全市首個“互聯網+”醫養結合示范點,與銀川言康互聯網醫院合作,打造“互聯網+健康管理”信息化管理平臺,為老年人提供體檢、評估、分類、干預的全生命周期閉環健康服務;與銀川南風醫生互聯網醫院合作開展慢病健康管理,通過城市網格化布局,為慢病老年患者提供線上線下結合的院外監測、家庭健康指導、在線咨詢問診、線上醫保報銷、送藥上門等服務。
與福建、江蘇、云南、山東、海南等地的旅居養老示范單位取得意向性合作協議;支持銀川漫葡康養中心開展“旅居養老”試點,建設健康、旅居、康養“三中心”,新增養老床位530張,打造多元化養老亮麗名片;促進養老與文化、教育、家政、醫療、商業、金融、保險、旅游等行業的融合發展,探索發展文化養老、健康養老、養生養老等新興業態,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產品和服務。(寧夏新聞網記者 閆文麗 文/圖)
- 10-28· 我國將探索建立通感一體的低空經濟網絡設施
- 10-14· 上海探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路徑
- 9-19· 河北探索公益婚介服務推進移風易俗
- 8-8· 多元發展 未來可期——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一線觀察
- 7-25· 滬滇探索“組團式”幫扶助力鄉村振興
- 6-17· 新疆:多元體育活動“點燃”盛夏旅游熱
- 5-20· 山東探索創業街區建設吸納帶動就業
- 4-11· 遼寧探索種養循環為農業增“綠”
- 3-25· 各地探索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 做好土特產大文章
- 2-26· 探索鄉村文旅深度融合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