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錨定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新征程上的綱領性文件——《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全文2.2萬余字,其中“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部分有7段、1100余字,足見科技體制改革分量之重。
8月22日,省科技廳廳長徐光輝帶隊參加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勇挑大梁——奮力書寫‘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十五場——科技專場,詳解如何“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十年磨一劍”,從六個方面持續發力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提前兩年完成省“十四五”目標,且在今年1月—7月增至50.7%;上半年獲批9個創新藥,數量全國居首,約占全國總數的一半;科技型中小企業9.4萬家,規模也創下全國第一……江蘇以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為主抓手,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奮力在科技自立自強上走在前,在科技創新上取得新突破。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江蘇如何書寫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新篇章?
徐光輝表示,自覺把科技體制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更加注重系統集成、突出重點和改革實效。這意味著,江蘇科技系統要加強戰略規劃、政策措施、科研力量、重大任務、資源平臺和區域創新等6個方面的統籌;堅持問題導向,從科技創新最需要解決的卡點堵點、科技工作者最關心關注的問題入手,力爭在有基礎有優勢的重點領域和單位率先取得改革突破;以創新主體的滿意度和獲得感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根本標準,以激發科技人員積極性創造性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目標化、清單化、專題化推動改革任務落地落實。
具體而言,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將重點從6個方面持續發力——構建新型舉國體制省域實現機制、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提升基礎研究組織化程度、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以及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
“我們將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目標任務,以‘十年磨一劍’的堅定決心和頑強意志抓改革、謀創新、促發展。”徐光輝表示。
聚焦“重大”,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優化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統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江蘇如何貫徹落實這一要求?
三大舉措已然明確:一是部署科技重大專項,聚焦第三代半導體、6G技術、人工智能、戰略新材料等江蘇有基礎有條件的重點領域,綜合運用“揭榜掛帥”、創新聯合體等組織方式遴選攻關團隊,力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形成標志性戰略產品;二是實施前沿技術研發計劃,瞄準未來產業新賽道,在未來網絡、量子技術、合成生物、原子制造等前沿方向,搶占未來發展科技制高點;三是主動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聯合實施“先進結構與復合材料”和“可再生能源技術”兩個部省聯動專項,共同凝練科技需求、設計研發任務、組織項目實施,“握指成拳”形成整體合力。
重大科技創新平臺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在江蘇,蘇州實驗室正加快前沿布局和體系建設,紫金山實驗室建設首個6G綜合實驗室,太湖實驗室打造全球首艘深遠海綠色智能技術試驗船,中國科學院工業人工智能研究院6月簽約落地江蘇……
接下來的任務是,推進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優化布局,構建一個以國家實驗室和省實驗室為引領、全國重點實驗室為基干、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和重大科研設施等為支撐的重大創新平臺體系。各種要素在此體系中協同發力。例如,通過江蘇實驗室聯盟的建設,形成跨領域、多學科、大協作的協同創新網絡;提升17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的質效,積極創建國家級高端平臺。
加強基礎研究,建設原始創新“策源地”
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去年,省政府出臺《江蘇省加強基礎研究行動方案》,布局18個重點領域、部署18項主要任務、提出20條支持政策。去年以來,江蘇啟動建設物理、應用數學、合成生物三大基礎科學中心,面向前沿領域實施104項基礎研究重點項目。省科技廳基礎研究處處長酈雅芳的盤點,顯示出基礎研究在江蘇獲得充分重視。
加強基礎研究,江蘇將對標國際領先,做強省基礎科學中心。推動省三大基礎科學中心實體化運行并給予長期穩定支持,實行“首席科學家+執行主任”雙負責制,強化面向重大科學問題的協同攻關。同時,深化“應用基礎研究特區”改革試點,賦予“特區”更大科研自主權,支持“特區”根據自身學科優勢自主選題、自主立項、自主使用經費,多措并舉支持科研人員瞄準重大科研目標,長遠謀劃、潛心科研,多出高水平原創性成果。
加強基礎研究,需要體系化培養科技人才。江蘇將建立健全早發現、早遴選和長期穩定支持機制,通過省攀登、杰青、優青、青年項目梯次資助,將資金投向最具創新活力的青年科研人員,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脫穎而出。
加強基礎研究,還要建立重大任務牽引的項目組織機制,主動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和行業產業發展需要,強化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與設區市聯動、與科技領軍企業協同,實行多樣化基礎研究選題,加快形成“有組織基礎研究”集成優勢,努力把江蘇建成原始創新的重要突破地、策源地。
厚植土壤,讓企業在創新中“唱主角”
企業是活躍的創新主體。去年以來,江蘇出臺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重大科技創新等一系列政策,讓企業在創新中“唱主角、挑大梁”。如何進一步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
答案是“分類施策”。省科技廳高新技術及產業化處(前沿技術處)副處長張逍越介紹,在科技領軍企業培育方面,建立省科技領軍企業培育庫,以創新聯合體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聯動創新;在發揮獨角獸企業顛覆性創新作用方面,加快實施獨角獸企業培育行動,聚焦未來產業領域發掘培育約100家獨角獸企業;在壯大高新技術企業這支創新發展“主力軍”方面,引導各類創新資源向高新技術企業精準適配、高效集聚;在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群體方面,探索“產業+孵化”“投資+孵化”等孵化新模式,以及“貸款+外部直投”等融資新模式,助力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向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轉型。
高新區是涌動著創新活力的企業集聚地。全省高新區以占全省6.5%的土地面積,創造超過三成的地區生產總值、1/3的出口總額和1/2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省科技廳區域創新與成果轉化處處長張海進介紹,今后高新區要打造成“重要創新策源地、高端產業主承載地、科技體制改革先行地”,既強化國家實驗室、省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產業科創平臺在高新區的布局,推動高新區與高等院校結對創新,也積極承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新一輪改革創新政策試點任務,促進高新區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記者 徐冠英
- 3-31· 江蘇做大切好就業蛋糕
- 3-17· 江蘇首部海岸帶及海洋空間規劃發布
- 3-17· 江蘇:增強農業科技裝備支撐能力
- 1-13· 江蘇省財政統籌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
- 12-23· 江蘇聚力打造新型電力系統:點面結合 大膽創新
- 12-23· 錨定世界一流 廣州供電局打造標桿示范高地
- 12-12· 江蘇啟動舊房裝修改造補貼工作
- 12-2· 江蘇數據大通道,讓省級政務數據直達基層
- 11-21· 江蘇:用心求“新”打造新質生產力發展陣地
- 11-21· 江蘇:用心求“新”打造新質生產力發展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