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座人形機器人工廠開啟量產元年
記者 沈湫莎
落戶臨港新片區一年半,由“天才少年”彭志輝創立的智元機器人對外公布量產出貨時間表:作為上海首座人形機器人量產工廠,智元機器一期工廠已完成產線建設和人員招募,將于10月投產,預計月產規模將達百臺以上。基于此,智元今年的整體出貨量預計在300臺左右,訂單數則遠超這個量。
今年是人形機器人的商用元年。與商業進程同步,人形機器人的智能交互性能也在加速提升。昨天舉行的年度新品發布會上,智元機器人發布“遠征”“靈犀”兩大家族共計五款商用人形機器人新品。彭志輝表示,借鑒自動駕駛從L1到L5成熟的技術分級體系,智元對具身智能技術演進路線進行了G1至G5(G表示通用)的劃分,并將在今年第四季度開源百萬條真機、千萬人仿真數據集,打造“人形機器人人人造”的開源大生態。
穿針倒水擰瓶蓋,“遠征A2”雙手更靈巧
看完電視,在沙發上轉個身,指揮機器人沖調飲料,順便讓它搬走礙事的84斤大箱子。昨天的發布會上,鮮在公眾視野露面的彭志輝與自家機器人做了一場交互。
在這個模擬的家庭生活場景,人形機器人遠征A2在廚房忙里忙外。只見它打開榨汁機蓋子,放入幾顆葡萄,又用扳手擰開可樂瓶蓋,向榨汁機倒可樂,然后蓋上機蓋,點擊工作按鈕,不一會兒,可樂葡萄汁就完成了。最后,它從桌上找到杯子,把榨汁機中的飲料倒進去,轉身送給不遠處客廳沙發那兒的彭志輝。
去年8月,智元機器人發布第一代通用型具身智能原型機遠征A1。時隔一年,其第二代產品遠征A2在動力、感知、通信、控制4個方面都有了明顯提升。以動力為例,靈巧手的自由度數從12個躍升至19個,主動自由度翻倍至12個,高精度力控7自由度雙臂能精準執行阻抗控制、導納控制、力位混控等多種力控任務。在演示視頻中,這雙靈巧手能穿針、倒水、打麻將,最后還給大伙兒比了個心。
將在交互服務、營銷等領域落地“首秀”
跳出視頻展示的生活場景,人形機器人最早落地的場景可能是銷售。發布會展示了一段買車場景,消費者無需點擊屏幕,用語言就可與機器人實時交互。其間,一位消費者表示自己口渴了,遠征A2聽到后給他倒了一杯水,然后繼續回答消費者的提問。
智元機器人合伙人兼營銷副總裁姜青松透露,在智元今年銷售的300臺人形機器人中,交互服務和營銷占比最大,其次是工業場景,而人形機器人進入家庭預計還需5-8年時間。
彭志輝為智元機器人的發展制定了G1-G5的技術演進路線,其中G1為基礎自動化,G2為通用原子技能,G3為端到端操作技能,G4為端到端操作大模型,G5為通用人工智能。
目前,智元團隊正在進行G2、G3的研究。“人形機器人最重要的數據來自真實場景,過去一年,智元機器人在G2路線上取得了階段性突破,在柔性智造、交互服務等場景中得到了商業應用。”彭志輝表示,在G3路線上,團隊將把認知推理規劃大模型嵌入機器人,通過數據驅動完成端到端的一系列原子能力訓練,由此形成一套通用的技能訓練框架。
打造“人形機器人人人造”的火熱生態
智元機器人成立于2023年2月,是上海去年最受追捧的科技公司之一,迄今已接受7輪融資。該公司目前估值已達到獨角獸級別,即10億美元。今年以來,智元機器人“低調”了許多,但它依然動力強勁。“我們幾乎一個月實現一次產品迭代,目前公司員工已達300多人,預計年底將超過400人。”姜青松說。
發布會上,彭志輝還宣布了“One more thing(另一件事)”,即全棧開源機器人靈犀X1。這個孵化自X-Lab(稚暉君實驗室)、外觀上圓頭圓腦圓四肢的人形機器人,其最大特點是極致標準化。它只有兩款模塊化設計的關節,可通過簡單抱箍形式輕松拆裝;它的六維力度傳感器成本只有百元;它的大部分設計資料和代碼,包括本體的設計圖紙、軟件框架、中間件源碼、基礎運控算法都將開源。這意味著,它是一個人人都可設計應用的人形機器人。
“之所以開源,為的是營造產業生態。”彭志輝表示,智元的目標不僅僅是開發各種機器人,更希望通過開放生態、合作共贏加速整個行業的創新和應用,讓人形機器人真正服務于人類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實現“智能機器人創造無限生產力”這一愿景。
- 4-7· 青海首次完成大型真菌多樣性調查
- 4-7· 上海推動主題公園矩陣提質升級 快樂經濟投資加碼
- 3-31· 寧夏首座數智化110千伏變電站投運
- 3-31· 上海正構建“嗅覺經濟”生態圈
- 3-17· 上海郵輪旅游入境外籍游客創新高
- 3-17· 上海:首發首秀首展首店掀消費熱潮
- 2-10· 上海鐵路單日發送旅客創新高
- 2-3· 上海浦東打造新春消費新場景
- 1-6· 上海經蘇州至湖州高鐵開通運營
- 12-23· 上海浦東發布外籍人才便利化專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