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賦能高質量發展
政務服務事項極簡極速極便審批、1份信用報告代替40個部門無違法違規證明、專項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記者從安徽省政府新聞辦15日舉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近年來,安徽省發展改革委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改革,一批改革探索走在全國前列,一批試點示范在全國推廣,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圍繞建設高水平市場體系深化改革,安徽加快健全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推動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推進清理和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定期發現歸集不當行為問題線索,逐項開展核查,全面推動整改。建立完善多層次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協調解決一批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問題。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極簡極速極便審批,實現同類審批核心要素全國發展改革系統最優,投資項目審批改革等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推進1份信用報告代替40個部門無違法違規證明改革,已累計替代275萬份,有效解決企業開具證明“難、繁、久”等問題。推進公共資源交易改革,首創“省市共建、市縣一體”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模式,9項做法在全國推廣。
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上深化改革,安徽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發揮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各類科創平臺作用,機制化推進“政產學研金服用”深度融合,充分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等專項惠企政策實施“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政策兌付無需提供任何材料即可做到精準高效,2023年以來支持重大項目超1400個、資金近25億元。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工作連續7年獲國務院督查激勵。大力開展項目融資專項對接,2023年以來向金融機構推薦項目9629個、融資需求17516.58億元、銀行授信7405億元。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開展重點企業“一企一策”節能診斷,入選全國“雙碳”典型案例、在全國推廣。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模式推廣到21個省份20個跨省流域,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黃山模式”在全國推廣。
安徽在促進區域聯動城鄉融合上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多重國家戰略疊加優勢,加快構建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布局。強化長三角一體化等重大戰略實施,深化省際毗鄰地區產城融合發展和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支持探索“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的一體化發展。強化省內區域板塊聯動,完善長江(安徽)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支持政策,推進沿江城市、皖西大別山革命老區協調發展,推進皖北重點產業集群建設,完善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推進機制,健全合肥都市圈合作機制。強化新型城鎮化建設,持續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活力,完善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強化開發區“標準地”改革,2024年上半年,全省開發區供應“標準地”617宗、面積4.11萬畝,占產業用地出讓的98%。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深化改革,統籌抓好“衣食住行”的基本民生、“安居樂業”的多樣民生、“安危冷暖”的底線民生。聚焦10個重點領域,從小切口入手,實施50項群眾反映強烈、天天有感的民生實事。著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一老一小”、教育、醫療、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升,特別是成功爭取在我省布局建設9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數量居全國第2,目前均已開診運營。出臺儲能調用結算、進一步優化峰谷分時電價等政策,有力有效保障電力供需平衡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記者 彭旖旎 許夢宇)
- 4-7· 安徽省推動國有資產管理提質增效
- 3-31· 安徽:重點項目用地 政府發“禮包”
- 12-12· 安徽首單高成長產業債在滬成功發行
- 12-12· 安徽所有縣城年內實現15分鐘內上高速
- 11-14· 安徽:高質量立法為高質量發展“護航”
- 11-11· 安徽將建100個公益性零工市場
- 11-11· 安徽的“進博紅利” 成為越來越活躍的全球買家
- 10-17· 看安徽嵌入式養老 如何讓“家門口”優質服務便利可及?
- 10-10· 安徽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改革試點觀察:少占耕地 高效用地
- 9-30· 今年安徽省政府債券發行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