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月快遞業務量大增超五成
央廣網北京11月25日消息(記者呂紅橋)今年年初,曾有觀點認為,我國快遞行業增速正在放緩,接下來可能出現產能過剩現象,迎來行業發展的拐點。不過,記者從今天的第三屆中國交通運輸發展戰略研討會上了解到,今年以來,我國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速超過五成,繼續位于增長的快車道。而除了高增速,困擾我國快遞物流行業的最后一公里問題也有望解決。
最新報告顯示,1-10月份,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業務收入分別完成241.2億件、3079.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4.2%和44.5%,延續一直以來的高速增長態勢,并且增速進一步提升。
眾所周知,快遞行業目前競爭激烈,行業利潤不斷壓縮,被認為有產能過剩的嫌疑。可是,為什么數據卻顯示行業規模還在大幅擴張呢?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常務副會長王德榮認為,這跟電商的發展和消費結構的升級有關。
王德榮:幾年50%這個不好說,但是高速增長是個必然的趨勢。人們的工資收入在增長,增長之后他們就要改變消費結構,消費要升級。特別是我們在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產品不斷增加,供需之間用電商對接的肯定還要增長。我想這個增長不是偶然的迸發,這是個必然的迸發。
隨著快遞業務量的膨脹,如果不能提升服務水平,“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勢必凸顯,突出的表現就是效率低,成本高,客戶體驗差,而這也是整個物流行業的痛點。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巡視員于勝英認為,“最后一公里”問題跟公路客運的特點有關。
于勝英:尤其是公路貨物運輸,它所具有的鏈條長、中間環節多、信息不對稱、不透明的特征,使其成為受互聯網影響最為深刻的領域,催生了“互聯網+交通”新業態。
至于如何利用“互聯網+交通”來解決物流行業的“最后一公里”問題,于勝英也做了分析。
于勝英:公路貨運具有“多、小、散、弱”的特點,新業態通過搭建互聯網平臺,實現貨物供需信息的在線對接和實時共享,將分散的貨運市場有效整合起來,在促進公路貨運集約化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據了解,國外對于“最后一公里”優化方案的研究起步較早,主要從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善等角度,進行配送體系的優化。而王德榮透露,我國在這方面也已經拿出了具體措施,樂觀估計,這個問題有望在兩年內解決。
王德榮:每一件事開始都有那么個階段,我們的快遞最后一公里是事實也是才開始出現的問題。國家已經制定計劃,正在實施,把配送的如何組合,把車隊建設好,人員培訓好,把他們的活動計劃做好,減少車流量。這個問題我相信不超過兩年,就可以解決了。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1-27· 快遞業迎來年貨寄遞高峰
- 11-18· 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
- 11-14· 快遞業務迎高峰 智能科技推動物流業“加速跑”
- 10-28· 快遞業務旺季啟動,單日業務量再創歷史新高
- 10-21· “快遞下鄉”十年 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8%
- 10-10· 快遞業務收入9個月超萬億元
- 7-29· 二季度快遞服務全程時限縮短至53小時
- 7-8· 快遞業新發展模式,開拓行業增長新空間
- 3-18· 青海快遞進村覆蓋率達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