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技術聯盟協同推進數字孿生水利產業發展
洪恒飛 本報記者 江耘
7月12日,浙江數字孿生水利產業技術聯盟成立大會暨第一次聯盟成員大會在杭州召開。浙江數字孿生水利產業技術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旨在匯聚多方力量,協同推進浙江數字孿生水利建設。
聯盟首批成員包括高德軟件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等20家單位。聯盟首批成員單位研發的數字孿生水利三維地圖1.0版、(浙江)省級模型平臺、水利視圖智能識別模型庫等6項技術成果在會議現場發布。其中,(浙江)省級模型平臺計劃上架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12個智能識別模型,將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在衢州市靈山港投入使用的游泳識別模型,將CV大模型能力應用到視圖智能模型優化中,使準確率提升20%,提高巡查管理效率,減少基層管理人員的復核工作。
聯盟將緊密圍繞水利行業發展的實際需求,持續深化技術研究與應用創新,推動數字孿生水利技術的普及和應用。聯盟還將積極構建開放合作的生態系統,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助力浙江水利現代化先行。
2020年,水利部啟動智慧水利先行先試工作。浙江省7個數字孿生流域和2個數字孿生工程被納入試點并最終通過驗收。基于試點成效,浙江近年來持續完善數字孿生水利規劃體系,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水網、數字孿生工程等建設不斷推進。浙江省水利廳數改辦主任邢云介紹,圍繞浙江數字孿生水利體系建設,目前已有25項成果上線運行、50項工程啟動。到2025年底,浙江計劃初步建立10個數字孿生流域數據底板,基本建成聯合調度、風險研判等專業模型;各流域防洪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應用上線,并形成流域通用及特色應用模塊。
水利部信息中心副總工程師詹全忠認為,大模型是驅動數字孿生水利創新發展的有力抓手。“水利治理需要處理多目標、多對象、多要素、多過程的開放問題,需要構建算據、算法、算力組成的數字孿生系統。”詹全忠說。
例如,今年6月上旬,由于梅雨期降雨集中,浙江麗水持續出現大范圍暴雨、大暴雨。針對麗水緊水灘、灘坑水庫上游將出現強降雨的預報,當地水利部門依托浙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研發的預報調度一體化平臺(以下簡稱“一體化平臺”)實現多模型融合的智能分析。
針對緊水灘、灘坑等防洪重點水庫,水利部門實施動態調度分析,根據實時雨量和來水數據,每小時生成3套調度方案;通過每日近百次模型推演,對各類方案進行測算、復核、比選,最終確定最佳下泄方案,實現流域精準高效調度。數據顯示,一體化平臺對緊水灘、灘坑水庫的預報水位與實測洪峰水位誤差均控制在4厘米以內,最大入庫洪峰預報誤差控制在5%以內。與會專家認為,浙江水利系統在梅雨季期間運用數字孿生技術應對挑戰,取得階段性勝利。
邢云介紹,浙江省水利廳統建的庫容曲線、保護區淹沒分析、河網風險清單管控等水利專業模型算法,以及非法采砂、釣魚等智能識別模型,將上架(浙江)省級模型平臺供全省調用。
- 3-10· 浙江加速交通設施數字化轉型
- 2-3· 浙江財政今年科技投入將超千億元
- 1-2· 浙江譜寫鄉村人才振興“協奏曲”
- 11-21· 浙江紹興:22項攻堅改革賦能政府增值服務
- 10-24· 浙江實現在檔規上電化學儲能站100%實時監測
- 10-17· 浙江南潯:“數字伙伴”助老年人與“數”俱進
- 10-14· 浙江鄉村振興先行密碼背后的啟示
- 9-23· 浙江:緊盯“小飯碗”,為民辦實事
- 9-12· 浙江布局推進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
- 9-9· 浙江蕭山:產業社區里的“雙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