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未來產業 無錫打造新質生產力新引擎
1000米以下的飛行區域被稱為低空空域,這里都能做什么?日前,在江蘇省無錫市的無錫丁蜀機場,道尼爾海翼有限公司制造的DS-2C水陸兩棲輕型運動飛機,正在進行試飛測試。
為何致力于水陸兩棲飛機的研發?道尼爾海翼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說,一切都是“恰逢其時”。無錫丁蜀低空經濟產業園、無錫丁蜀航空工業技術發展中心與無錫丁蜀機場等配套設施的完善,讓企業堅定了投身低空經濟的信心。
近年來,無錫因地制宜打造新質生產力新引擎,聚焦低空經濟、無人駕駛、集成電路、生物科技等方面,不斷開辟新賽道,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探索應用新場景
從無錫高新區寶龍廣場到梁溪區的中山路,豐翼科技無錫項目負責人武亞成和同事們操作著無人機,為市民們配送快遞。這臺配備8個旋翼的無人機平均時速50公里,最高可運送10公斤的重物。
自今年4月常態化運行以來,武亞成與他的無人機每天都要執行6次飛行任務。“一次大約12分鐘,比開車節省一半時間。”在武亞成看來,運用無人機配送并打造常態化運營航線已成現實。
日前,無錫市出臺《無錫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力爭到2026年形成以宜興丁蜀低空經濟產業園、梁溪科技城等試點片區為支撐,以傳統通用航空、無人駕駛航空為重點的產業空間布局,構建集研發制造、商業應用、基礎設施、服務配套“四位一體”的低空經濟協同發展體系。
除低空經濟外,智能駕駛也是無錫打造應用新場景的“關鍵詞”。在無錫經開區,無錫市車城智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陳秋與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一起搭乘該公司生產的無人駕駛小巴。在車上,他向記者介紹起小巴里的“黑科技”。
原來,這些小巴搭載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高清攝像頭等設備,行駛過程中探查200米范圍內的路況并進行提前反應。陳秋說,目前,無人駕駛微循環小巴正式面向經開區居民實現常態化運營,至今已開通10條固定線路。市民通過小程序就能預約乘車,十分方便。
無錫市智駕運營服務中心是全國首個市級層面的一站式服務中心,該中心目前涵蓋1個一站式服務中心、1個智能網聯汽車監管平臺、1個遠程控制調度中心,既能監管全市自動駕駛車輛的運行數據,也可為相關企業提供全鏈條服務。
瞄準未來產業
一家擁有各類自主知識產權60余項、主營聲表濾波器及特種晶振模塊等研發生產的高新技術企業為何落戶錫山區?中微龍圖電子科技無錫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王梁表示,公司所在的錫山科創園云集了多家集成電路產業上下游公司,區域內長三角工業芯谷的崛起更為產業生態構建提供了強大助力。
半導體產業在錫山已成集聚效應。產業政策精準落實到位,為中微龍圖的快速成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王梁帶領同事們建成萬級、千級、百級凈化間。“這里充滿合作與機遇。”王梁說。
此外,長三角集成電路工業應用技術創新中心在集成電路關鍵技術賽道上的創新實踐,是錫山科技創新和產業引領的一個典型縮影。該中心以制造業對集成電路的應用需求為出發點,著力孵化更多“高精尖”項目,做優、做精、做強集成電路產業生態,目標是打造江蘇省乃至長三角地區“應用牽引、資源整合”的自主可控工業芯片供應鏈平臺。
從傳統產業走向未來,到未來科技成為現實,無錫因地制宜,打造出一片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沃土”。
無錫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無錫科創企業提質擴面,梯隊規模持續壯大,研發能力持續增強;科創平臺提檔升級,高品質科創空間、高能級創新平臺、高質量孵育載體均在增多;科創資源提速集聚,院校、優質研發團隊等加速對接;科創生態提優向好,科技政策體系、科技金融體系等不斷健全。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
- 9-12· 未來城市社區雛形初現
- 4-25· 瞄準氫能產業轉型謀發展——對新疆克拉瑪依的調查
- 4-5· 北京未來科學城機器人產業園開工
- 3-4· 上海瞄準“核爆點”和“新風口”培育新質生產力
- 12-25· 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正式發布
- 11-13· 瞄準三大領域 信貸加力“輸血”實體經濟
- 10-30· 湖北瞄準建成全國算力與大數據創新發展核心區
- 8-31· 未來之城樹起創新旗幟——雄安迎來中關村
- 7-10· 未來的高鐵新樞紐—雄安站
- 5-18· 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上海楊浦區科創路線圖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