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之“傷”暴露的是政府監管之不到位
雙十一過去好幾天了,你買的寶貝都到家了嗎?是不是還有一些在路上?知道嗎?此時此刻,你的寶貝可能正在遭遇如此“快遞”! 分揀員往往采取最簡單粗暴的方法,直接將快遞扔到相應的區域,有的甚至用腳將快件踢到分割網內。不管是紙盒還是塑料袋或者是麻袋,在這里都受到了一視同仁的待遇,甚至一些在顯著位置貼了易碎標志的快件也不能幸免。
網購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途徑,隨之而來的就是快遞行業,簽收員、分揀員、派送員是網購物到家的“必要成員”。網購日益興盛,快遞行業中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就日益加重,為了減輕自己的工作負擔或盡快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不負責任的工作態度、簡單粗暴的工作方法就“水到渠成”的顯現出來了。
事實上,快遞行業中存在的工作態度不負責任、工作方法簡單粗暴、工作過程中的安全隱患這些問題僅僅依靠記者的曝光是解決不了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暴力分揀、狂扔亂摔、態度蠻橫只能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快件隨意扔,造成貴重物品的損壞,引發一連串的賠償問題;車間隨意吸煙,使得易燃的空間危險系數升高;他人所購食物隨意拆封、分吃,暴露出工作人員道德品質問題及行業操守問題。由此可見,“滿天飛”的快件看似方便了自己,實際上帶來的是方方面面的惡劣影響。
對此,許多人說讓快遞老板加強對工作人員的管理就行了,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老板不能時時刻刻“盯著”每個工作人員的工作流程,也不會因為一點“小錯誤”把工作人員都開除,畢竟老板為的是自身利益,因此也就不能很好的制止該行業中存在的問題。久而久之,快遞行業中存在的問題似乎就司空見慣了。這種現象折射出的是政府監管的不到位。
因此,要治愈快遞行業之“傷”,就要對癥下藥,爭取藥到“傷”好。首先是擴大監管“面積”,在省、市、縣、鄉鎮分別設立監管部門,改變監管力量薄弱、監管不過來的局面;其次是讓政府監管真正“管”到快遞行業的方方面面,對快遞公司的運營模式、公司制度,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工作方式監管到位,無疑是凈化快遞行業的推動力;再有就是建立完善快遞直管部門,減少“投訴無門”的事件發生。如此監管,必定能讓暴力分揀、狂扔亂摔、態度蠻橫等負面新聞慢慢消失。
- 6-9· 快遞新規實施在即:全鏈條治理引領綠色轉型新賽道
- 3-31· 驛站效率翻倍!良田快遞出庫儀實測:1秒1件、0漏掃、免云存儲
- 6-9· 全國快遞行業堅持創新開發 讓快遞速度更快
- 6-9· 快遞暢才能網購旺
- 5-27· 快遞企業備戰“618”:末端人力存壓 最差時點已過或迎復蘇
- 5-23· 快遞新規之下,無人配送能否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
- 5-5· 上海市監管部門立案查處價格違法案件443件
- 4-14· 天津:政府采購額七成以上來自中小微企業
- 3-31· 快遞慢了 近期網購請注意物流狀況
- 3-25· 停發!無法派送!疫情下的快遞還要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