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寧鄉:采煤沉陷區產業 由“黑”變“綠”
過去“一煤獨大”,現在一二三產業“多點開花”;過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現在是青山環抱、生態宜居……湖南省寧鄉市曾是湖南重點優質煙煤生產基地,素有“湘中煤都”之稱。近年來,寧鄉市開展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推進資源枯竭地區產業由“黑”變“綠”。
據了解,寧鄉市通過向發改部門申報重點采煤沉陷區治理項目資金,統籌鄉村振興、礦山治理、生態環保、交通水利、農田整治等專項資金,以及探索政府、村組、社會多方共治,實施了“沉陷區居民避險搬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生態修復與環境整治、接續替代產業平臺”四大工程。
其中,提質改造高標準鄉村公路300多公里,整治恢復受損耕地8000多畝,完成避險搬遷安置300多戶,鄉村面貌有了較為明顯的改善。
與此同時,寧鄉市加快推動采煤沉陷區產業優化升級,培育煤炭壩門業園、金玉工業園等接續替代工業產業平臺。目前,煤炭壩門業園已集聚產業鏈企業100多家,是湖南最大的門業生產基地;金玉工業園成為湖南飛地經濟試點園區,集聚了工程機械、新材料、食品等領域的企業。2023年,兩個園區工業總產值分別達到124億元和72億元。
寧鄉市一家煤礦的負責人陳慶福自2010年開始從“地下”轉向“地上”,建設標準化廠房近10萬平方米,引進多家企業入駐。陳慶福說:“周邊的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就業門路,不用再‘靠煤吃煤’了。”
此外,寧鄉市煤炭壩鎮還以百年采煤文化和工業遺存為特色,以竹山塘等四大礦區為核心,建設礦山工業遺存創意產業區,打造“創意煤城”文化品牌;大成橋鎮積極發展生態休閑旅游產業,打造特色種養、加工、旅游、康養融合發展的現代鄉村田園綜合體。
寧鄉市大成橋鎮黨委書記賀偉說,通過持續投入,當地實現了由“熔斷下滑”向“強勁復蘇”、由“地下經濟”向“地上經濟”、由“保基本面”向“普惠共享”、由“黑色印象”向“生態宜居” 四大轉變。
- 4-7· 湖南簽約16個重點產業轉移合作項目
- 4-7· 湖南簽約16個重點產業轉移合作項目
- 12-12· 湖南構建全鏈條生態體系支持大學生創業
- 12-2· 湖南出臺職業技能培訓補貼辦法
- 12-2· 湖南長株潭三市發布100項最新可轉化科技成果
- 12-2· 湖南懷化鐵路版“快遞分揀中心”助力西部陸海新通道“加速跑”
- 10-14· 湖南:統籌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
- 10-14· 湖南研發經費平穩增長 投入總量和強度均居全國第九位
- 10-10· 湖南:文旅融合激發假日經濟新活力
- 9-30· 湖南株洲舉行金融助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