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從會種地到慧種地 智慧農業更新增收賬本
眼下,正值東北農民春耕生產的忙碌期。在吉林的一些村屯,種糧大戶們有別于過去依靠經驗耕作,他們正利用新建起的監控監測設施和農業信息系統等“智慧農業”裝備進行農業生產管理,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降低災害造成的糧食損失,進一步提高糧食生產效益。
在全國產糧大縣梨樹縣的青堆子村,鳳凰山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拖拉機正在農田里來回穿梭,只見拖拉機走過,播種機播種、施肥一氣呵成。在地頭上,每隔百十米,數米高的監測裝置格外顯眼,太陽能電池板、攝像頭、害蟲監測等裝置一應俱全。“氣象、土壤、病蟲害等多種農田信息實時監測并回傳到合作社的農田管理系統中。”合作社負責人王軍說。
在合作社的辦公室里,王軍打開電腦,合作社每一個地塊的實時畫面和各種農田信息便展示在大屏幕上。一臺臺正在進行春耕作業的農機也被標注在畫面上,農田播種情況一目了然。
自從去年安裝了這套“智慧農業”管理系統,合作社的生產經營方式發生了變化。鳳凰山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著近千公頃土地,擁有70多臺套各式農機裝備,實現全程耕作機械化。但土地面積大,也帶來不少麻煩。王軍說,過去每塊地何時播種,是否完成播種,出苗情況如何,都得親自到地頭多次踏查,不僅效率低,還導致部分地塊沒播種或出現災情沒能及時發現造成損失等情況。
現在,合作社把拖拉機全部安裝了導航定位系統,能夠實現衛星導航精準播種,社員們在辦公室的電腦上就能查看每塊地的作業情況。去年,合作社有幾個地塊出現澇災,因沒能及時發現出現減產。王軍說:“現在通過電腦,有地塊出現災害、蟲害等情況,系統會第一時間發出提醒,我們就可以及時采取針對性補救措施。”
合作社通過“智慧農業”管理系統,農田災害及時發現,精準作業降低糧食損耗。王軍算了一筆賬,每公頃土地光糧食減損就能達總產量的5%,相當于增收1000元以上。這幾年,合作社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實現每公頃土地增產10%,采取農資、糧食統購統銷實現每公頃土地節約800元!耙幌盗鞋F代農業生產措施的應用,綜合算下來每公頃土地比過去節本增效近4000元!蓖踯娬f。
近年來,吉林省正在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工程,除了推進良田、良種、良法、良技應用,重點支持“智慧農業”裝備的普及應用。從“會種地”到“慧種地”,吉林正依托“吉農云”等數字農業管理平臺,加速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目前,吉林省應用“吉農云”的農民合作社近2000個,建立智慧農場60個。
- 12-23· 吉林文旅經濟一線觀察:用好用活一冷一涼兩種資源
- 9-12· 陜西榆林:從傳統“煤城”到西部經濟增長極
- 9-9· 老國企吉林油田“乘新而上”的改革密碼
- 6-24· 吉林:鉛炭電池研發應用取得突破
- 5-27· 吉林:以舊換新政策激發汽車等領域消費活力
- 4-11· 吉林:中歐班列運輸需求持續旺盛
- 3-28· 吉林:加緊建良田,助力提單產
- 3-21· 從“會育種”到“慧育種”:數字化賦能農作物良種培育
- 3-14· 吉林推進寒地冰雪經濟加快發展
- 2-8· 吉林全鏈布局冰雪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