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海:守好鄉村歷史根脈 探索“數字村志”建設
新華社寧波4月1日電(記者 顧小立)“花園于2006年撤村建居,隸屬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梅林街道”“因先祖李淵生于隴西成紀郡花園,故以花園為村名,以示紀念……”
打開寧海新聞網,進入首頁“寧海有志”界面,寧海縣梅林街道花園社區的“數字村志”清晰記載了該社區名稱的歷史來源。讀者點擊屏幕上的其他鏈接,還可進一步查到該社區自然環境、交通、人口、基礎建設情況等各類信息。
在寧海,當地近年來開展“數字村志”編纂工作探索,構建“數字村志”資源庫,加快推進村莊文化資源、地情資源數字化永久保存與開放利用,讓方志資源進一步“活起來”。
記者了解到,寧海擁有眾多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和傳統古村落,但目前出版和正在修編的傳統村志并不多,一些傳統村志還存在“編而不優”“修而不用”等問題。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迫切要求我們采取新的手段,把村莊歷史的‘根’更好地保存下來。”寧海縣委副書記方勤說。
據介紹,“數字村志”各個模塊的編纂工作相對獨立,具有隨時積累、隨時保存的優勢,不易保存的實物、口述等資料通過數字手段可以得到及時記錄,助力補齊傳統志書資料更新緩慢的短板。
“‘數字村志’不是曇花一現的應景文章,編纂始終堅持質量第一。”寧海縣方志辦副主任胡志漢表示,對于歷史事實,編纂者要認真查閱資料、實地核實。寧海還建立了縣級“數字村志”人才庫,各村社設立由鄉賢、退休教師等社會各界人士組成的“數字村志顧問團”,保證“數字村志”的編纂質量。
另一方面,“數字村志”堅持多元化的記述形式,數字模塊引入融合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于一體的記述方式,拓展村志的信息量,增強村志的可讀性。與此同時,“數字村志”與農村文化禮堂、紅色旅游經典線路建設等相關資源互相打通、深度融合,為賡續地方歷史文脈提供了新的路徑。
方勤表示,寧海將健全“數字村志”建設長效機制,深化落實調查研究、進度跟蹤、經驗推廣、共建共享等各項制度,共同守好鄉村發展的歷史根脈。
- 3-10· 浙江加速交通設施數字化轉型
- 2-3· 浙江財政今年科技投入將超千億元
- 1-2· 浙江譜寫鄉村人才振興“協奏曲”
- 11-21· 浙江紹興:22項攻堅改革賦能政府增值服務
- 10-24· 浙江實現在檔規上電化學儲能站100%實時監測
- 10-17· 浙江南潯:“數字伙伴”助老年人與“數”俱進
- 10-14· 浙江鄉村振興先行密碼背后的啟示
- 9-23· 浙江:緊盯“小飯碗”,為民辦實事
- 9-12· 浙江布局推進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
- 9-9· 浙江蕭山:產業社區里的“雙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