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努力奔向“樣樣好”
資源經濟勢頭強勁、老百姓生活“樣樣好”、干部敢擔當能干事……今年全國兩會上,來自云南的全國人大代表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圍繞推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談成效、謀出路,凝聚起書寫中國式現代化云南新篇章的智慧和力量。
激活經濟新動能
云南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生態環境優勢。錨定三年上臺階、八年大發展、十五年大跨越的“3815”戰略發展目標,云南大力發展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口岸經濟。其中,云南能源資源豐富、能源產業發展基礎強,綠色能源可開發量超2億千瓦,尚未開發綠色能源資源超5000萬千瓦。2023年云南為全國貢獻了近14%的綠色能源,“西電東送”累計送電量超1.5萬億千瓦時。
“綠色能源成為彩云之南的靚麗名片。”云南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均代表說,云南把綠色能源產業作為最重要的戰略性、基礎性、支撐性產業進行培育,大力發展新能源電池、綠色硅光伏新材料等優勢產業集群,牽引形成新質生產力,實現了綠色能源與清潔載能產業的耦合發展,推動了能源梯級利用和產業循環鏈接。2023年,全省能源工業產值占GDP總量約6%,完成能源投資1917億元、投資規模居全國第3位,連續2年保持近40%高速增長。
“中老鐵路累計發送旅客突破2900萬人、運輸貨物突破3300萬噸,磨憨鐵路口岸已成為我國對東盟的第一大鐵路口岸,累計進出口貨物突破760萬噸、貨值突破265億元。”對于中老鐵路開通運營2年多來的成績單,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安策代表如數家珍。
作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工程,中老鐵路“黃金大通道”作用日益凸顯。剛剛過去的龍年春節,8天時間中老鐵路就發送旅客71.68萬人次,跨境旅客列車上座率達95%,“早上在昆明吃小鍋米線,晚上在萬象吃老撾米粉”成為旅游新時尚。
“加快推進高端旅游列車項目,適時增開跨境旅客列車”“發揮磨憨口岸指定監管場地作用,做大跨境水果、糧食和水產品運輸份額”“探索中老鐵路國際聯運無紙化運輸”……對于未來中老鐵路發展計劃,徐安策成竹在胸,“云南要進一步加大中老鐵路開發,釋放中老鐵路輻射帶動效應,推動更多國家和地區開放合作、互利共贏”。
云南是我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承擔著維護區域、國家乃至國際生態安全的重大職責。目前,云南已建立各級自然保護區166個,占國土面積的7.3%,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實行就地保護,初步形成了類型豐富、功能多樣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云南還建成了我國首個、全球第二大的中國西南野生種質資源庫,收集保存野生生物種質資源超過萬種,多個極小種群及瀕危野生動植物數量得到恢復性增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云南大學教授張克勤代表說,云南要堅持走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堅決守護好藍天白云、綠水青山、良田沃土。
讓老百姓的生活“樣樣好”
“新時代,獨龍族群眾跑運輸、做電商、當導游,家家有產業,戶戶能增收,生活蒸蒸日上。”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縣長李勇代表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動情地講述總書記回信五年來獨龍江、獨龍族的滄巨大變化。
李勇說,貢山縣認真落實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幫扶政策,大力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增強群眾內生動力。2023年,獨龍江鄉脫貧戶人均純收入18244元,同比增長14.53%,93%家庭擁有機動車。8.3萬畝草果年產量2500余噸,產值2000多萬元,成了獨龍族鄉親們的“綠色銀行”。獨龍江景區成功創建為4A級景區,群眾吃上了旅游飯。
“加大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支持力度,建立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常態化幫扶機制,讓脫貧成果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里有關毫不放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具體部署,讓李勇吃下了“定心丸”。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支持脫貧地區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李勇說,怒江、貢山正著力打造“世界最美大峽谷”和“秘境怒江戶外天堂”品牌,大力保護生態環境,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努力使文旅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讓各族群眾守著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
云南曾是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是全國脫貧縣數量和脫貧人口最多的省份。
云南省委副書記石玉鋼代表在云南代表團開放日上介紹,云南堅持一切為了農民增收、一切圍繞農民增收,深入實施農村居民和脫貧人口持續增收三年行動,做實聯農帶農機制,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推動農業科技人員下鄉下田,培養大批離土不離鄉的致富帶頭人,不斷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2023年,云南脫貧縣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218元,增長8.5%,人均純收入8500元以下且有勞動能力的脫貧戶和監測戶實現動態清零。
“不少曾經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到了家鄉,越來越多的彝家阿妹加入了彝繡行業,在家門口就業。”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縣蟠貓鄉蟠貓村委會阿納力村農民繡女金瑞瑞代表說,彝繡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23年,楚雄州彝繡產業實現產值10億元,帶動就業5.7萬人。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金瑞瑞把漂亮的彝繡服裝穿在身上,走進人民大會堂。她自豪地說,一定要推動彝繡這個美麗產業發展壯大,讓更多繡娘能夠背著娃、繡著花、養好家。
“今年1月,勐臘縣會龍村創建成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村集體經濟收入從前年的8000元增長至去年的2.44萬元,村民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達2.2萬元。”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委書記張世影代表分享了村里的好消息。
不止是會龍村,整個云南邊境村寨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云南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在全省374個沿邊行政村開展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兩年多來,省級下達138億元資金,平均每個村投入3000萬元以上,所有沿邊行政村實現5G網絡全覆蓋,農民年人均收入達20631元。
現在,云南邊境一線、廣袤農村呈現出“基礎牢、產業興、環境美、生活好、邊疆穩、黨建強”的靚麗圖景,各族群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扎根邊疆、攜手奮進,努力創造“樣樣好”的生活。
干部帶頭往前沖
云南作為后發展和欠發達地區,到2035年要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現代化,任務非常艱巨,必須快馬加鞭,才能大踏步趕上。
干部是決定性因素。自2022年以來,云南省委開展“作風革命、效能革命”,激勵干部轉作風、敢擔當、提效能。
云南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劉非代表在云南代表團開放日上介紹,云南修訂具體規定、完善實施細則、健全督查督辦和“回頭看”機制,對總書記的重要指示、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第一時間貫徹落實,廣大干部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更加堅定自覺。
2023年全省16個州市和省級相關部門“一把手”累計外出招商368次、簽約落地項目652個,全省產業投資增長10.5%,占全部投資比重首次過半;廣大基層干部積極參與預防學生溺水專項行動,學生溺亡人數同比下降42%;氣象災害預報與響應聯動機制更精細化,重大降雨來臨前,省直接叫應到鄉,群眾轉移安置更高效,2023年全省因洪澇災害死亡人數為5年來最低……“作風革命、效能革命”開展以來,尤其是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云南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弘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帶頭到一線解決民生問題、帶頭抓重大項目建設、帶頭抓招商引資。
云南省委樹立“誰干事就支持誰,誰干成事就重用誰”的鮮明導向,緊緊抓住縣委書記這一關鍵崗位,從129個縣區委書記中選樹表彰了10名優秀縣委書記,這10名縣委書記有的是沖在一線的“施工隊長”,有的是服務群眾的貼心人,有的是企業發展的服務員,有的是強邊固防的急先鋒,其中8名被提拔任用。
山高可攀,路遠能越。當前,云南正處于經濟轉型升級攻關期、政策疊加機遇期、后發趕超奮斗期,在這“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關鍵時刻,特別需要提振干部精氣神,充分調動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劉非表示,云南要堅持“重一線、重實干、重實績、重公認”的用人導向,堅持把各崗位挑大梁的工作骨干作為重點培養選拔對象,注重在改革發展穩定主戰場和重大斗爭重大任務一線考察識別干部,把那些關鍵時刻能抗硬活、能打硬仗的干部發現出來、使用起來,堅決不用不敢擔當、臨陣退縮、投機取巧的人。去年云南開展了“躺平式干部”整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今年云南要扎實推動干部能上能下,持續釋放“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強烈信號。 (本報記者字強)
- 9-11· 青海湖之南的“綠色崛起”
- 7-13· 彩云之南,有群“90后”科特派助農忙
- 10-10· 到“彩云之南” 賞古韻新風
- 8-30· 云之家亮相2021屆重慶智博會
- 4-9· 云之家助力廣東航運加速數字化轉型
- 9-14· “殼動彩云之南”!“殼牌進云內”大型直播活動探秘德威發動機動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