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彩云之南” 賞古韻新風
郭薇娜 劉昊亮 李希夢
美麗多彩,是云南留給世界最鮮明的印象。
從大江大河到高原寒峰,從雪山雨林到鮮花遍野,云南擁有不可思議的地理魅力。在漫長的歲月中,這里的動植物和人類相互依存,在云嶺大地上孕育出了無與倫比的社會包容性。
在即將通車的彌勒至蒙自高速鐵路上,新建的紅河站、開遠南站、朋普站、竹園站4座車站,將“彩云之南”特有的熱情奔放和深沉內斂融合,呈現出了“一線同源、一站一景”的鮮明特色。
1910年通車的滇越鐵路云南段,沿南盤江一路北上,打開了云南山海相連的通道。2018年末,彌蒙高鐵開工建設,這條鐵路北起南昆客專彌勒站,向南途經彌勒市、開遠市后,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蒙自市北郊與玉河準軌鐵路接軌,正線全長107公里,設計時速250公里,線路走向與110多年前的滇越鐵路極為相似。彌蒙高鐵開通后,紅河這個與鐵路結緣百余年的邊陲之地,將成為全國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中首個開通城際高鐵的自治州。
紅河站位于蒙自市城北,與主城隔長橋海休閑度假區相望。長橋海湖光粼粼、云層堆疊,白鷺鷥傲立水中,一側的藕田呈現出濃淡相間的青綠,玉河鐵路上,復興號偶爾會從田間快速穿過。遠處的半山脊上,房屋紅瓦黃墻,樹蔭錯落斑駁,是滇越鐵路碧色寨站。
紅河站建設規模稱得上恢宏,站房建筑面積約2.8萬平方米,以“七彩承蘊,夢筑滇南”為設計理念,金色屋檐從站房頂部中線向兩側舒展,四角檐口向上,整個站舍暗合了飛檐翹角的中國傳統建筑樣式,顯得莊重典雅。
站房頂部及梁柱細節處輔以彩色云紋裝飾,委婉述說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多民族和諧共融的歷史。支撐外立面巨大的玻璃幕墻的,是用紅河當地盛開的石榴花藝術裝飾的立柱,這成為紅河站獨有的特色。
候車大廳寬敞明亮,可同時容納1500名旅客候車,吊頂以紅河梯田流水為元素,層層疊疊的弧形鋁條,既似長橋海湖面漣漪,又似哈尼族千年梯田,是對紅河當地自然及人文景觀的致敬。
彌蒙高鐵通車后,紅河站將成為云南省第一個集高鐵、普速鐵路、機場和城市軌道交通于一體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站。
從長橋海北岸一路前行,未來乘高鐵只需20分鐘即可到達開遠南站。
開遠市是一座因鐵路而聚、以鐵路而興的城市。開遠南站站房設計以“滇越風韻、開拓遠行”為理念,外立面風格融合了當地地標滇越鐵路“七孔橋”的元素,將百年鐵路橋的圓拱融入到了站房設計中,創造出了既擁有強烈地域特征,又延續了城市文脈的現代站房建筑風格。
開遠南站候車大廳可同時容納800人,在拱頂、售票中心及商務候車室細節處糅合了彝族、哈尼族民族服飾上的八角紋等元素。背景墻則將百年滇越鐵路站舍中提取的黃褐色作為主基色,配以傳統民居的白色、暖灰色作為點綴,使整個候乘區域更為協調、靈動,同時最大限度保證了室內采光,為旅客提供了寬敞舒適的候車環境。
相較紅河站、開遠南站的沉穩大氣,朋普站和竹園站則更多地呈現小巧、精致的滇南氣質。
朋普站以“古韻新風,大美朋普”為設計理念,站房正中飛檐凸起,屋面形式借鑒了周邊村鎮民居傳統的坡屋頂架構,兩側的屋檐緩緩向外延伸,既增加了候車區室內層高,也與站房背后起伏的自然山脈有機交融。
步入中庭,可同時容納200人的候車大廳明亮清新,中央天花板設計提取了朋普名人、數學家熊慶來故居中四合院的傳統藻井元素,在確保采光的同時,做到與周邊人文環境的融合。
距離朋普站不遠的竹園站站房,大概是彌蒙高鐵上辨識度最高的車站了。如荷葉般舒展的站房外立面,將山巒群峰的厚重與溪流池塘的靈動相融合,整體顯得輕盈而有律動感,隱隱詮釋出了竹園站“山水一線,荷葉飄搖”的設計理念,與當地的田園景色融為一體。
竹園站以“竹”為名,整個建筑也以傳統淡雅的竹青色為主基調。旅客候車廳最多可容納300人,出站廳吊頂以傳統九孔藕和荷花作為裝飾元素,以特殊材料穿插的形式,表現出水與荷葉相互輝映的天然風情。竹園以甘蔗種植為主,竹園站站房柱體也融入了甘蔗的設計元素,荷花搖曳、蔗田飄香,生動展示了地域文化及產業特色。
- 8-30· 云之家亮相2021屆重慶智博會
- 4-9· 云之家助力廣東航運加速數字化轉型
- 9-14· “殼動彩云之南”!“殼牌進云內”大型直播活動探秘德威發動機動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