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波嚴管政務APP力推“指尖減負”
新華社寧波2月8日電 題:浙江寧波嚴管政務APP力推“指尖減負”
新華社記者方益波
“現在日常巡河,不用各個點位拍圖上傳,也不用麻煩群眾刷好評,實實在在查找河道排污、垃圾傾倒這些切實需要解決的問題,真正減輕了我們基層河長的負擔。”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勤勇村干部劉明說。
杜絕“以痕跡論政績”,寧波市針對多頭重復、強制使用、過度留痕等基層反映較多的問題,分層分級分類開展“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專項整治,切實為基層松綁減負。
該精簡的都要精簡
在寧波市鎮海區,過去按照考核要求,基層河長巡河必須使用巡河APP,設置有巡河時長、路程、問題報送、公眾評價等各項指標,為達到考核要求,出現了流于形式、實效不明顯的問題。
2023年9月,在鎮海區紀委監委的監督推動下,該區農業農村局對基層河長履職評價體系進行優化調整,不強行要求使用巡河APP,也不對鎮村級河長履職狀況進行量化考評。履職考核以問題為導向,靠成果說話,同時加大巡查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對整改進行“回頭看”,切實減輕基層負擔的同時,也保證了水生態越來越好。
該精簡的都要精簡。2023年以來,寧波市紀委監委會同市督考辦等7個部門,聯合開展“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專項整治,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按照“調研摸底、自查整改、部門分審、聯合會審、重點面談、會簽反饋”流程,將自下而上摸清問題與自上而下推動整改相結合,全面開展數字化應用質效“回頭看”,通過3輪基層核驗,精簡了一批功能雷同、實效不強的應用程序。
針對可能出現“改了又犯,卷土重來”的問題,寧波市加強源頭管控,設立基層智治數字化應用準入機制,所有涉及基層的政務APP開發都需要經過發改、財政、大數據、督考辦四級審核,做到“非必要不建立,平臺外無應用”。
減負、提質、增效
寧波市教育局在自查中,發現多個政務APP或小程序功能同質化嚴重,通過將校園安全智慧管理平臺與校園安防平臺整合兼并,分布在不同平臺的多項功能整合到一個平臺操作,減少重復。
過去,各種報表重復填報多、部門共享少,人工核算多、智能運算少等問題在基層普遍存在。寧波市緊盯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按照部門分審、聯合會審、重點面談答辯的步驟,層層過篩審核。市大數據局牽頭,邀請9名信息技術、數字化改革專家,與職能部門聯合會審,對相關應用逐一明確具體處置方式,為基層減負、提質、增效。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社工每個月都要填寫大量報表。寧波市鎮海區招寶山街道白龍社區社工宋佳說:“社工最重要的是和居民加強溝通,可是材料上報、數據填報占用了大量時間,實在讓人頭疼。”
鎮海區紀委監委與區民政局深入對接,對信息數據收集、填報、匯總等各個環節進行分析研判,目前已歸集相關數據共計59類570余萬條,打通民政、公安、衛健、殘聯、市場監管等12個部門數據,實現一端錄入、多方共享,自動篩選數據形成統計表單。和原來相比,優化了基層21張報表的填報機制,壓縮47%的制表、填報時間。
以下看上、雙線互動
身為鄉賢,每天要登錄“鄉賢通”政務APP簽到打卡。這是迫于考核壓力,有關部門提出的要求。
這款APP開發的初衷,是為了增強鄉賢與家鄉互動,鼓勵鄉賢參與家鄉建設,但主管部門為了提升其影響力,對鄉鎮(街道)設置了日活用戶量的考核要求。寧波市慈溪市紀委監委在調研中了解到這一情況,要求主管部門對該應用進行優化,并取消了日活用戶、點擊量等考核要求。
以下看上,雙線互動,找準數字化負擔“病灶”。寧波各地設立了問題反映直通車、基層減負監測點等,還組建“指尖減負監測員”隊伍,以“模擬辦事體驗”“假如我是你”等活動收集“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突出問題。市縣兩級專班以“四不兩直”方式對基層各類政務APP、系統平臺使用情況開展實地走訪,全面排摸鄉鎮(街道)、村社實際在用的數字化平臺,與市紀委監委調研掌握數據整合,雙線并進,排查比對。各市直部門和區(縣、市)開展自查。發現個別單位存在自查排摸不徹底、削減目標明顯過低等情況,市紀委監委第一時間約談了3家單位的“一把手”。
統計顯示,寧波市本級開發的各類應用有346個,涉及55家市直單位,其中貫穿到鄉鎮(街道)、村社的有71個;區(縣、市)開發建設貫穿到鄉鎮(街道)、村社的應用有86個。在摸清底數基礎上,寧波市建立清理削減任務清單,以應用成效、群眾滿意度為指標實施動態監測,完善數字化項目從規劃到退出的全周期管理機制。
- 3-10· 浙江加速交通設施數字化轉型
- 2-3· 浙江財政今年科技投入將超千億元
- 1-2· 浙江譜寫鄉村人才振興“協奏曲”
- 11-21· 寧波港:加力港口工程建設 智慧碼頭顯效
- 11-21· 浙江紹興:22項攻堅改革賦能政府增值服務
- 10-24· 浙江實現在檔規上電化學儲能站100%實時監測
- 10-17· 浙江南潯:“數字伙伴”助老年人與“數”俱進
- 10-14· 浙江鄉村振興先行密碼背后的啟示
- 9-23· 浙江:緊盯“小飯碗”,為民辦實事
- 9-12· 浙江布局推進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