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綠色低碳發展走向縱深
1月22日晚,四川首次省內綠電交易圓滿收官。寬敞明亮的四川省電力交易中心大廳內,巨大的電子顯示屏上滾動著藍綠相間的最新數據和交易信息。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四川省內綠電年度交易成交電量約40億千瓦時。
從交易大廳所在的成都市高新區朝雪山的方向一路向西800公里,在滾滾的江河里,在連綿的山脈間,壯觀的風力發電機和廣闊的太陽能板在陽光下閃耀,捕捉著大自然的力量。這些綠色電力被收集并送入龐大的電網中,開始了它們的旅程。
作為中國的重要的資源和能源基地,四川有著水多、氣豐,新能源資源局部比較集中的特點。推動多能互補和電力系統韌性轉型、推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加強能源民生工程建設……中國西南部的藍天白云下,一場關于綠色未來的革命正在悄然進行。
水勢浩蕩,風光無限:
推進多能互補和韌性轉型
“綠電交易有助于滿足電力用戶對綠色消費和綠色發展的需求。”四川省電力交易中心研究策劃部主任李晨介紹,隨著四川省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裝機容量逐步擴大,四川綠電供應水平顯著提升,為推動“雙碳”目標實現、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四川加快建設綠色電力市場。
從空中鳥瞰四川,大渡河、雅礱江和金沙江上的眾多水電站,如串珠般點綴在河流之上,組成了四川省的水電“三環路”。這三條河流蜿蜒穿過四川的山區,匯聚了豐富的水力資源——四川水電裝機容量超過4個三峽,全國每100度水電就有28度來自四川。
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實施,四川經濟社會進入新一輪高速發展期,面對這種局面,四川提速實施多能互補電源項目和互聯互濟電網工程。
2023年,四川能源建設者們“聽風、探地、見水、追光”,共13個水電站、21個光伏項目、18個風電項目加快建設,全省清潔能源裝機容量達到1.1億千瓦、占比86.7%,其中水電裝機容量9759萬千瓦。
四川著力構建堅強網架結構,不斷強化負荷中心間、流域間、省際間電網互聯互濟。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建設部主任馮瀚介紹,到2024年,四川電網建設將呈現三個歷史之最:建設規模最大——施工已經全面展開,交直流特高壓及500千伏項目涉及21個站、7500公里線路。安全風險最高——高峰期每月組塔超過1500基、三級以上風險作業1.6萬余項。技術創新最多——特高壓電網挺進地理無人區、施工無人區、技術無人區,要攻關高海拔、重冰區、多災害和生態環保、大熊貓保護等43項世界難題。
在積極推進電源多元互補發展的同時,四川豐富的天然氣資源也成為支撐其能源結構多樣化的重要一環。2023年,四川省天然氣(頁巖氣)年產量達到552億立方米,居全國第一位。1月17日, “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氣基地”獲突破,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在四川盆地合興場氣田新提交1330.12億立方米天然氣探明儲量,通過自然資源部專家組審定。中國石化首席工程技術大師郭彤樓說,這標志著深層超致密砂巖氣勘探開發實現重大突破,有力推動了四川盆地豐富難動用資源的效益開發,也為“川氣東送”、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再添新氣源。
硅鋰涌動,釩鈦交輝:
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產業優勢
目前,全球排名前十的晶硅光伏企業中已有5家選擇在四川落戶。同時,全國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基地正在四川加速建設,產業鏈更加完善、集聚效應日益明顯。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數據顯示,2023年,全省光伏產業預計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6%;動力電池全年產值同比增長17.8%。
1月18日,據自然資源部消息,四川省甘孜州雅江縣成功探獲鋰資源近百萬噸,是亞洲迄今探明最大規模偉晶巖型單體鋰礦。
四川省地質局黨委書記、局長伍定介紹,鋰是自然界最輕的金屬元素,也是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等產品的核心材料。四川鋰礦資源儲量豐富,排名位居全國總量前列,現已具備采礦權的礦石儲量累計達到1.58億噸。此次由四川省第三地質大隊探得在雅江探獲的鋰礦,詳查和勘探工作歷時5年,累積鉆探進尺4萬余米,最終探獲資源量近百萬噸,規模達到超大型。該礦的探獲為四川打造國家級鋰資源基地提供了資源保障,也將助力四川建設世界級鋰電產業基地。
協調發展更缺不了“人和”。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材料工業處處長卿家勝告訴記者,作為鋰電產業大省,四川明確目標,到2027年,構建形成“鋰資源開發—鋰電材料—電池制造—系統集成—終端應用—廢舊電池梯級開發及綜合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產業集群和生態體系,全產業鏈產值規模超過5000億元,全力做好鋰電產業“滿漢全席”。
去年12月21日,天齊鋰業遂寧(安居)基地項目首袋合格電池級碳酸鋰產品上線,一期項目投產后可實現年產能兩萬噸。“安居項目的生產線是目前全球自動化最高的電池級碳酸鋰生產線之一。”天齊鋰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蔣衛平介紹。在鋰產業鏈上游具有優勢布局的天齊鋰業總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該項目將成為其進一步提升產能、擴大市場、提升核心競爭力的保障。
前沿領域的創新探索推動四川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去年12月28日,國家電投集團四川攀枝花100MW/500MWh全釩液流儲能電站示范應用項目的開工儀式隆重舉行。國家電投集團四川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周慶葭介紹,項目預計利用3.5萬立方釩電解液,將實現釩資源在非鋼領域的大規模應用,并將極大帶動釩資源、釩電解液、電堆、系統集成等上下游產業,為四川省乃至中國能源安全保供、大規模風電光伏基地開發、打造園區源網荷儲一體化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低碳轉型的四川方案
描繪綠色未來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長梁武湖在1月16日舉行的四川省能源工作會議上提到,下一步,四川將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新型電力系統,全力做大能源供給總量,持續優化調整能源結構,不斷深化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促進水風光氫天然氣等多能互補發展。四川省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2024年,四川將開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加快戰略性礦產資源開發和轉化;將深化攀西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打造國家釩鈦戰略材料基地。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推進天然氣增儲上產。四川省將著力于滿足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強化水力發電的主體支撐地位,有序推進“三江”水電基地的建設。同時,提升風光等新能源補充功能,積極建設“三州一市”的光伏發電基地和涼山州的風電基地。建成投產資陽、廣元氣電項目,增強電源在高峰時段的支持能力。此外,四川還在加快構建互聯互濟的電網系統;加大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力度,大力推進國家天然氣(頁巖氣)千億立方米級產能基地建設,并持續優化天然氣管網。
——培育資源能源新質生產力,促進綠色低碳轉型。2024年,四川將加快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拓寬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探索建立重點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開展國家氣候適應型城市試點,深化國家低碳城市、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實施綠色制造工程,持續開展近零碳排放園區、零碳供應鏈等綠色低碳試點,深入實施“電動四川”行動,拓展“四川造”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應用場景等。
——加強能源民生工程建設,提升普遍服務能力。在剛剛結束的四川省兩會上,多位四川省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都提到了加強能源民生工程建設,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如四川省人大代表、國家電網四川省電力公司董事長衣立東提到,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將探索“村網共建”“社網共建”模式,推動城鄉供電服務下沉至基層,特別是解決農村地區留守老人和兒童的電力服務問題,提升城鄉居民的電力便利性。
- 3-17· 四川首個省級科技政務服務垂直大模型上線
- 1-6· 四川成都:人城產深度融合 駛入軌道城市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 12-23· 四川高興煤炭儲備基地充分發揮區位優勢
- 12-19· 四川省實現主要干線高鐵5G網絡全覆蓋
- 12-12· 四川:九條“硬”措施深化科產融合
- 10-24· 四川發布設備更新改造地方標準
- 10-21· 四川多措并舉促進農民工就業
- 10-17· 四川首條跨市域軌道交通線路開通初期運營
- 9-30· 四川“百千萬”工程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
- 9-16· 四川天府新區購房補貼政策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