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門憑闌 “降”與“增” 一個不能少
來源:不詳 時間:2024-1-22 9:58
我們該如何詮釋綠色?它來自綠水青山,是生態之“綠”;也來自綠色低碳發展,是發展方式之“綠”。統籌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城市發展的“含綠量”越高,“含金量”就越足。
統籌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 “降”與“增”一個也不能少。狠抓降碳、減污,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在擴綠、增長上發力,深化生態系統建設和修復,進一步豐富“兩山”“兩化”轉化通道和有效路徑,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產業……“降”與“增”,其實也是在做“加減法”,“減”去的是污染,“加”出的是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統籌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必須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保護好“綠寶盆”,就能獲得更大的“聚寶盆”。譬如我們積極保護林地,提升林地生態功能,同時活躍碳匯交易,得到的不只是綠意盎然的生態空間,還有充滿潛能的發展空間。再如不少人喜歡去東疆看海、盤山觀景、農家院休閑,生態保護與文旅開發、“土特產”打造等攜手共進,不只涵養出美麗環境,也讓當地百姓鼓了腰包,吃上了“生態飯”。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無論是加快綠色技術推廣應用,推動能源、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轉型,還是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科學利用各類資源,提高資源產出率,其指向,都是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在“降”與“增”上同時發力,就要統籌各領域資源,匯聚各方面力量,全社會行動起來,以綠色低碳、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為導向,形成人人、事事、時時、處處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氛圍。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逐綠而行、向綠而進,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我們有信心、有能力。
免責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均轉載自其它網絡媒體,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并不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網,本網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 8-31· 津門古渡重光,活力水岸千帆競發
- 10-3· 津門添“新站”,助力軌道上的協同發展
圖文資訊
近期熱點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