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內江:“小藥材”助鄉村振興
隆冬時節,寒氣襲人,記者來到四川內江市東興區郭北鎮青臺村的天冬產業園,只見一排排天冬苗郁郁蔥蔥,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50歲的村民李夢菊每天一大早都要先到地里看看天冬苗的長勢,把被風吹開的地膜仔細蓋好,然后再走路去附近的青臺村天冬共享工坊上班。
在工坊里,天冬被傾倒在流水線上,淘洗、蒸煮、剝皮、分流、自動包裝……經歷一道道工序“打磨”,天冬的粗加工程序就完成了。
李夢菊和其他村民一起,負責天冬剝皮后的人工檢查,將少量殘存的天冬皮挑揀出來。“主要靠熟練,干一天能掙70元。家里還有幾畝地也流轉出去種天冬了,等明年收成后,預計一年一畝地至少能掙2萬元。”李夢菊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她打算讓常年外出打工的丈夫也回來,一起在家干活掙錢,“不比外面干活收入差”。
青臺村屬于川南淺丘地帶,此前,村里產業薄弱,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很多山坡上的土地因而成了撂荒地。2020年,村里開始著力擴大天冬種植規模,先整理出了一批山坡上的土地實施“天冬+糧食”復合種植模式,一塊土地種植兩至三種農作物。“天冬喜陰,可以套種高粱、玉米等農作物,既保證了糧食產量,又能增加經濟效益。”郭北鎮黨委書記周兵說。
周兵告訴記者,內江種植天冬歷史悠久,天冬作為當地的道地藥材,如今正在形成規模化效應。“每年一畝地大概能采挖8000斤天冬,除去成本,每畝地純收入約為2萬元。”周兵說。
近年來,天冬種植讓村民看到了盼頭,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打工的村民回流。“這兩年,大約有800名在外打工的青壯年主動回來了,參與到天冬種植中。”周兵說。
記者了解到,目前內江市僅東興區就有40余個天冬種植基地,已種植天冬5萬余畝,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提升了農村增收致富的“造血能力”。
除了粗加工,關于天冬的育苗、產品研發等一系列產業鏈也初具雛形。
走進位于內江市的四川天草潤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天冬育苗組培車間,寬敞明亮的組培室里,一瓶瓶天冬幼苗嬌嫩欲滴,生機勃勃。
“目前,我們已經和20多家科研機構開展了合作,將加快促進天冬優質幼苗的培育和相關產品的研發。”四川天草潤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東海說,他們已經研發出了天冬膏、天冬飲料、天冬面膜等產品,未來還將針對天冬的藥用價值,研發更多產品。
據悉,目前內江市正在把天冬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主抓手,創新探索育苗、種植、加工、康養旅游等一體化發展模式,力爭打造以天冬為核心的中醫藥大健康百億產業。
- 3-17· 四川首個省級科技政務服務垂直大模型上線
- 1-6· 四川成都:人城產深度融合 駛入軌道城市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 12-23· 四川高興煤炭儲備基地充分發揮區位優勢
- 12-19· 四川省實現主要干線高鐵5G網絡全覆蓋
- 12-12· 四川:九條“硬”措施深化科產融合
- 10-24· 四川發布設備更新改造地方標準
- 10-21· 四川多措并舉促進農民工就業
- 10-17· 四川首條跨市域軌道交通線路開通初期運營
- 9-30· 四川“百千萬”工程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
- 9-16· 四川天府新區購房補貼政策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