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引燃科創“核爆點”
大飛機C919似飛龍沖天,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如蛟龍入!缃竦纳虾,正在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邁進,而具有風向標意義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成為科創“核爆點”。
聚焦新型工業化
近來,一名被命名為“寶羅”的機器人,在寶鋼股份熱軋車間“上崗”。未來5年,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將分階段引入上萬臺不同功能的“寶羅”機器人。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如今,從寶武的工業機器人“上崗”,到傅利葉智能的通用人形機器人面世亮相,上海規上工業企業機器人密度已達260臺/萬人。
“我們已經累積了人形機器人領域不少核心技術的專利。未來,人形機器人可能會像汽車手機一樣,變成新一代的終端!备道~智能董事長顧捷說。
“智造”,正成為上海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一張“硬核名片”。截至10月底,146家車企、161個品牌在上海累計推出新能源汽車127萬輛,規模位居全球城市第一。
“工業上樓”“工賦鏈主”……大到飛機、船舶、汽車,小到身邊觸手可及的一件衣服,數字化、智能化正在為制造業做“加法”。
在位于上海北外灘的致景科技公司,記者看到,“飛梭智紡”工業互聯網數字化系統大屏關聯著全國9000余家紡織企業、70多萬臺紡織設備的運行信息,其中一套專門為染廠推出的數智化解決方案令人眼前一亮。
“過去,配方主要依靠師傅個人經驗、憑記憶翻看配方本,耗時耗力還容易出錯。如今,科技賦能配方管理,操作更簡單、品質更穩定,打樣時間明顯縮短,從過去3至5天到最快只需24小時。”致景科技品牌部負責人鄒媛嬌說。
被形象地稱為“新石油”的數據,則將為制造業帶來“乘數效應”,增強發展新動能。2021年成立的上海數據交易所,已經實現掛牌數據產品達1700多個,單月數據交易額超1億元,預計2023年全年數據交易額突破10億元。
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日前,由上海藥企君實生物研發的特瑞普利單抗在美國獲批上市,標志著我國自研自產的創新生物藥獲得國際認可,首次成功“出海”美國。
短短10天后,又一款來自上海的國產創新藥——和黃醫藥研發的小分子抗癌藥呋喹替尼,在美國獲批上市,并在48小時內迅速開出首張處方。
“呋喹替尼治療的晚期腸癌是嚴峻的醫學問題,卻缺少有效的新藥,美國此前已多年未批相關新藥。”和黃醫藥首席執行官兼首席科學官蘇慰國說。
兩款里程碑式創新藥均來自上海并非偶然。近年來,上海已誕生一類創新藥20余款,生物醫藥科創板上市企業約30家,不少生物醫藥相關的“首款”“首創”“首次”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成果密集發布的背后,是上海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厚積薄發的結果。記者從上海市科委獲悉,該集群涵蓋了從“0”到“100”的全鏈條要素,不僅匯聚了我國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創新藥物研究機構、助力新藥研發的大科學裝置和服務初創企業的藥物公共研發平臺,還涵蓋創業孵化、臨床研究、生產制造、市場應用、政策支持等產業保障。
老牌產業集群沖擊萬億級別的同時,新興產業集群也開始嶄露頭角。今年6月,上海發布《上海市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推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導產業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打造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4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2個五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一批細分領域千億級產業。
疏通雙向鏈接“快車道”
最近,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得主趙東元有了“新身份”。11月,復旦大學成立相輝研究院,打造基礎研究的前沿重鎮和全球英才的學術殿堂,趙東元受聘為首任院長。
趙東元團隊,在肉眼看不到的納米世界,對“介孔材料”的原創突破,不僅在創新策源上發現了一座“金山”,也讓新材料從“實驗室”走到了“生產線”,并結出了碩果。
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缜安季执罂茖W裝置,已建、在建和規劃建設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達15個,形成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服務功能最強的光子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群;主動發起“國際人類表型組計劃”等大科學計劃,從參與者轉變為“組織者”;2021年,上海同時捧回國家科技獎三大獎一等獎,實現20年來首次“金花齊放”……近年來,上海不遺余力在基礎研究領域打地基,為未來產業“蓄能”。
從關鍵核心技術源頭研發,到實現高端醫療影像設備“零的突破”,并在美國、日本以及多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落地,聯影醫療“破局”“成勢”“出!钡拇罂绮,是基礎研究“最先一公里”到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有效銜接的生動寫照。
“可以說國產高端醫療設備的‘逆襲’路,是從負起點開始的!鄙虾B撚搬t療董事長張強說,用戶一度對國產高端醫療設備普遍存在不信任心理。產、學、研、醫無縫銜接,政策面為國產設備提供“用”的空間,“未來我們趕超世界一流水平的決心更大、底氣更足。”
2023年,深入實施“基礎研究特區”計劃,明確寫入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這讓科研人員勇闖無人區、尋找“核爆點”的信心更加堅定,也為未來產業發展、加入全球創新版圖,增加戰略力量。
“很多‘試錯’本身也是一項重大成果。特區之‘特’,就是讓科研團隊可以‘深打一口井’,以重大科技問題帶動基礎研究,讓科學家敢試、敢闖。”上海市科委主任駱大進說,未來上海將著力疏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雙向鏈接的快車道,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 4-7· 上海推動主題公園矩陣提質升級 快樂經濟投資加碼
- 3-31· 上海正構建“嗅覺經濟”生態圈
- 3-17· 上海郵輪旅游入境外籍游客創新高
- 3-17· 上海:首發首秀首展首店掀消費熱潮
- 2-10· 上海鐵路單日發送旅客創新高
- 2-3· 上海浦東打造新春消費新場景
- 1-6· 上海經蘇州至湖州高鐵開通運營
- 12-23· 上海浦東發布外籍人才便利化專項政策
- 12-23· 上海港集裝箱年吞吐量突破5000萬標箱
- 12-19· 上海松江站開通運營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