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行政公益訴訟助力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
新華社成都11月21日電(記者 吳光于)距瓣尾囊草、香果樹、圓葉天女花……這些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名字雖然陌生,卻是生物多樣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四川省成都市龍門山區在檢察公益訴訟的推動下,曾經面臨保護困境的“小眾”野生植物正得到有力保護。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是指種群數量少、生存環境狹窄、受人類干擾嚴重、隨時面臨滅絕危險的野生植物。今年4月,成都市人民檢察院結合成都市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物種調查分布情況,在全市部署開展生物多樣性公益訴訟專項檢察監督行動。5月,作為下級單位,彭州市人民檢察院聯合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專家和成都檢察“益路蓉行”志愿者,深入龍門山區實地勘查,結果讓人憂心。
在彭州市白鹿鎮塘壩村春芽坪附近,一片四川省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四川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距瓣尾囊草分布的崖壁上,檢察官們發現了多處攀巖把手和繩索,崖壁下方放著攀巖者帶來的座椅、梯子、燃氣罐、礦泉水瓶等。在彭州市龍門山鎮九峰村的一條公路旁,成都市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香果樹也面臨危險,3株香果樹中的兩株有被剝皮和砍伐的痕跡。
“相關單位雖然在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上做了大量工作,但還存在一定的監管盲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規定,檢察機關應向行政機關提出檢察建議,我們希望通過‘檢行協同’推動生態資源保護。”彭州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葉永革說。
今年6月14日,針對距瓣尾囊草、香果樹面臨的生存環境威脅,彭州市檢察院會同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共商保護現狀,并向該局提出行政公益訴訟檢察建議。收到檢察建議后,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立即采取了一系列保護措施。11月10日,兩家單位又一起開展了“回頭看”,防止問題反彈。
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在離距瓣尾囊草分布點5米遠的地方,隔離圍墻和保護警示標牌已經豎立起來。彭州市規自局還對植株進行了掛牌定位,并定期監測植物的生長環境。3株香果樹旁,一名林業巡護員正在填寫巡護監測記錄表。他表示,自己每周至少會到3株香果樹邊“打卡”兩次,開展巡護工作。
據了解,今年以來成都市檢察機關依托檢察公益訴訟,還實現了對雅安瓊楠、單瓣月季花、篦子三尖杉、峨眉含笑、梓葉槭等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常態化保護工作。
- 1-6· 四川成都:人城產深度融合 駛入軌道城市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 11-21· 行政復議機構化解老舊小區增設電梯矛盾
- 11-21· 成都:“一次掛號管三天”“先看病后付費”
- 11-18· 成都雙流:航空產業振翅飛 臨空經濟引未來
- 11-18· 成都:架起政企“連心橋”,當好助企“貼心人”
- 11-7· 成都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成效顯現
- 10-21· 走進成都科創生態島:培育科技創新的“熱帶雨林”
- 8-29· 成都路橋被監管處罰 上市公司“踩雷”信托產品頻現
- 8-19· 成都:落地“中歐班列+低空物流”配送模式
- 8-19· 成都持續提升人工智能產業能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