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黃渤海新區:“小巨人”釋放發展大能量
為助推專精特新企業“集群式”發展,近年來,煙臺黃渤海新區提出“專精特新”產業園概念,謀劃了兩批20家產業園,在充分發揮“專精特新”企業技術優勢的同時,使其作為“鏈主”企業帶動上下游協同發展,靶向招引、擴面成群、積厚成勢,形成了足不出區、循環發展的有機產業鏈。
“今年訂單比較多,生產線滿負荷運轉,這批20多臺的換熱器即將出口至剛果。”煙臺冰輪換熱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盧紹賓說。
作為一家深耕節能型熱交換裝置行業25年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冰輪換熱擁有豐富的產品類型,諸如蒸發式冷凝器、表面蒸發式空冷器、閉式冷卻塔等,產品廣泛應用在風電、制冷、化工、制藥等領域。
近年來,煙臺黃渤海新區按照“儲備一批、培育一批、成長一批、壯大一批”的原則,建立“專精特新”種子企業庫,層層遞進、動態管理,形成梯度培育格局。通過對企業持續強化引導服務,黃渤海新區做實企業服務專員機制,同時不斷完善配套政策,針對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給予5萬元至600萬元的獎勵,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擴規提質。
數據顯示,黃渤海新區已有4家“小巨人”企業成功上市融資,占比15.4%。各類專精特新企業擁有知識產權8830項,累計建立各類科技創新平臺330個,超七成企業建有省級以上研發機構,近六成企業擁有院士工作站或博士后工作站。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巨人”,是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或“配套專家”,成為黃渤海新區從“制造”向“智造”蝶變的內生力量。
“80%以上的‘小巨人’企業在制造業細分行業關鍵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超三分之一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主導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了40%,七成以上的企業深耕細分領域10年以上。”煙臺黃渤海新區經發科創局副局長周世忠說。
睿創微納的非制冷紅外成像技術,在集成電路、傳感器設計與制造等領域優勢突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東德實業生產的燃料電池氫氣循環系統已批量運用于多種車型燃料系統;金泰美林生產的硬密度陶瓷球閥,其密封等級做到了世界首例“零泄漏”。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越多,新區的經濟實力就越強。引導更多中小企業走上專精特新之路,讓更多‘小巨人’茁壯成長,是走穩高質量發展之路的必然要求,也是讓經濟保持較好韌性的重要因素。”周世忠表示,將把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作為實現工業強市的重要抓手,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謀新應變,全力打造“專精特新”發展高地。
目前,黃渤海新區先后培育了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2戶;山東省“專精特新”企業242戶、創新型中小企業244戶,數量位居山東省前列。 (本報記者邵琨)
- 7-11· 煙臺港加快港產城融合發展
- 6-27· 煙臺黃渤海新區:向“新”求“質”匯聚澎湃動能
- 4-11· 渤海億噸級油田開發建設啟動
- 3-11· 渤海油田實現開門紅 日產油氣當量保持10萬噸高位
- 1-11· 山東煙臺建設重點產業鏈 立足特色優勢延鏈補鏈強鏈
- 11-16· 渤海首個千億方大氣田Ⅰ期成功投產
- 11-13· 青海出臺黃河專項省級資金管理辦法
- 7-13· 渤海億噸級油田群全面投產
- 6-29· 渤海之濱崛起特色產業集群
- 12-5· 渤海灣的“檢修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