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積極融入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
京津冀,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河北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積極融入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著力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取得積極進展。
從不同方向打造聯通京津的經濟廊道
一條城際鐵路,串起京唐“一小時交通圈”。
“自從京唐城際鐵路開通后,北京站到唐山西站只需1小時8分鐘,比原來自駕節省了一半時間,特別方便。”北京雙泰智能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艷玲說。
張艷玲是北京人,2018年隨企業從北京市通州區來到唐山高新區京唐智慧港。唐山西站距離她的辦公室不足3公里。雙泰公司主要生產智能裝備制造及氣動起重設備,自2022年投產以來,企業產能穩步增長。
“不是同城,勝似同城”,京唐智慧港也搭上了京津冀“城際快車”。目前,京唐智慧港已承接億華通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生產基地、中農華正獸藥GMP生產及生物技術研發與推廣等10個北京項目,一批新項目和京津人才加速聚集。
如今,唐山市著力構建立體交通體系,提升唐山港開放引領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抓緊抓好“雙大外環”、唐秦高速、唐津高速改擴建等重點工程建設,提升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功能和聯通京津效率。同時,持續拓展唐山機場航線網絡,加開加密國內航線,形成對接服務京津的經濟圈、生活圈、物流圈。
拉近時空距離,放大協同效應。交通路網暢通經濟廊道,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有序流動,技術、產業、城市之間相互促進,新的機遇為河北敞開大門。
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后,河北打通拓寬京津“對接路”42條段2540公里,京張高鐵、京雄城際鐵路等開通運營,跨京冀建設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投運,從不同方向打造河北聯通京津的經濟廊道。
路網高效銜接,讓城市間人員往來更便捷。
定制快巴,圈粉通勤人員。9月22日清晨,一輛大巴車從廊坊市區大拇指廣場站點準時出發,前往北京宋家莊——這是剛剛開通試運營的“廊坊—宋家莊”支線2環京通勤定制快巴。目前,廊坊北三縣至北京通勤定制快巴共開通5條主線、12條支線。
跨省公交,說走就走。38條跨省公交線路常態化運營,既豐富了群眾的出行方式,也降低了通勤成本。
“一小時交通圈”,讓城市間要素流動更順暢。
從北京西站出發,乘坐G307次列車直達保定,41分鐘的車程,就能讀到“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的精彩故事。
作為中關村在京外設立的首家創新中心,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著力構筑“類中關村”創新生態系統,吸引360余家科技型企業入駐,“創新雨林”生機盎然。
從北京北站出發,乘坐G2535次列車直達張家口,56分鐘的車程,便能在沿途的“大風車”中感受向綠而行的新氣象。
2017年3月,總部在北京的秦淮數據集團在懷來縣布局大數據產業基地。此后,又有70多家大數據頭部及上下游企業落戶懷來,運營服務器突破80萬臺。
在融入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中找準定位
天安門正南50公里,固安小城。
9月19日上午7時,永定城·京津冀(固安)國際商貿城準時開市,迎接八方商客。站在150平方米的商鋪內,從北京遷至這里的商戶王成很滿意:“在這里,每天有新增的客源和訂單,生意很不錯。”
作為固安縣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標志性工程,該商貿城2022年8月開業,不僅承接了來自北京的4000余家服裝產業商戶,還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服裝服飾源頭廠商,帶動形成集技術研發、創意設計、原料采購、時尚發布于一體的全新產業鏈。
如何充分發揮毗鄰首都的區位優勢?固安縣在產業、城建、公共服務等多領域破題。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形成以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產業為主導,以商貿物流為重點,以臨空服務、文旅康養、都市農業為特色的“313”產業體系;明確“田園風境、京畿風韻、現代風尚”相結合的城市風貌定位,與京津等大城市錯位發展,打造“京南后花園”;牽手首都優質公共服務資源,營造出“與北京同城”的濃厚氛圍。
與世界上其他公認的世界級城市群相比,由于區域功能布局不合理等原因,京津冀城市群發展不協調、不平衡問題突出,影響了城市間有效的互動與合作。
為此,環繞京津的河北,找準在協同大局中的定位坐標,打造現代化省會都市圈,培育壯大區域中心城市,實施縣城建設提質升級行動,因地制宜發展小城鎮和特色小鎮,不斷增強發展均衡性。
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服務能力——
近年來,石家莊強化規劃引領,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瞄準“經濟總量過萬億,質量效益大躍升”,吹響了提速發展的沖鋒號,現代化、國際化美麗省會城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全面落實各設區市定位,河北支持雄安新區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一極,推進唐山、邯鄲、保定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支持張家口、滄州發展成為區域中心城市,加快承德、秦皇島、廊坊、衡水、邢臺等節點城市聚集發展。
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
如何加快建設現代化高品質中等城市?定州市推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崛起,推動體育用品、汽車及零部件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打造萬達廣場、信譽樓等特色商圈,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口袋公園”建設、城市路網提升改造……
河北深入實施“領跑者”行動,做大做強107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以縣域經濟發展帶動群眾增收。河北省城市建設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印發《燕趙宜居縣城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7年)》,開展縣城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和安全保障三大提升行動,促進縣城高質量發展。
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步伐——
“得益于‘承德山水’品牌的規范和引領,我們公司生產的隆泉系列大米在京津冀市場很受歡迎。”承德隆泉米業有限責任公司經理池玥說,他們打造了1萬畝優質水稻生產基地,涉及隆化縣4個鄉鎮8個行政村,每年直接為農民增加收入300萬元以上。
聚焦短板,以城帶鄉。河北13個縣(市)開展城鄉融合發展綜合試點,實施9項改革試點任務,補齊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探索建立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梯次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到2025年所有村莊建成人居環境達標村,1萬個以上村莊建成和美鄉村。
放眼全省,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縣城擴容提質,農村越來越漂亮。
京津冀協同發展9年多來,河北省城鎮體系不斷優化,初步形成7個大城市、5個中等城市、20個小城市為主體,縣城和小城鎮為支撐的多節點、網絡型城鎮體系。2022年底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1.65%,比2014年提高12.29個百分點。(河北日報記者馮陽)
- 4-7· 河北省裝配式農房建設試點基本實現縣級全覆蓋
- 2-3· 河北省企業工業設備上云率連續四年全國第一
- 1-2· 河北雄安新區啟動機構職能調整
- 12-12· 河北經濟新數據新亮點(四):經營主體平穩增長 內生動能持續增強
- 11-18· 河北保定:一座京畿古城的“網紅”密碼
- 11-7· 河北亮出優化營商環境成績單
- 10-14· 河北政協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 10-14· 河北館陶:小黃瓜“鏈”出大產業
- 10-10· 河北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三三三”模式發布
- 9-30· 河北省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現歷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