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養老金吸引金融機構紛紛布局
今年以來,個人養老金制度觸達更多人群。銀行開啟個人養老金賬戶“爭奪戰”、“開戶熱繳存冷”、稅延養老險將與個人養老金銜接等話題引發關注,圍繞如何完善該項制度的討論亦不絕于耳。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個人養老金業務試點啟動近十個月來,開立賬戶人數超4000萬,金融機構參與的深度和廣度也日益提升。高質量的個人養老金產品,是吸引更多人開戶、繳費的關鍵。未來,金融機構仍需在產品創新、宣傳推廣等方面持續發力,提升養老金融服務水平。
個人養老金有哪些優勢
近期,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印發了《關于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與個人養老金銜接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公司有序開展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業務與個人養老金銜接,原則上于2023年底前完成各項工作。
稅延養老險試點于2018年啟動,對購買養老保險產品的個人給予稅收優惠。試點實施五年來,效果不及預期,不管是保費收入還是參保人數,都較為有限。目前能公開查閱到的最新數據,是原銀保監會發布的,截至2021年10月末,共有23家保險公司參與稅延養老險試點,累計實現保費收入近6億元,參保人數超過5萬人。
與稅延養老險試點相比,個人養老金試點在參與人數、試點范圍、稅收優惠力度等方面優勢明顯。
去年11月,個人養老金制度在36個先行城市(地區)啟動實施。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的數據顯示,個人養老金先行工作平穩有序,截至6月底,全國36個先行城市(地區)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人數4030萬人。
北京大學中國精算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凱認為,個人養老金無論從關注度、開戶數還是繳費額方面,都遠超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個人養老金在制度設計上采用國際上較為流行的個人賬戶制度。參與者通過此賬戶進行自主投資,由個人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制定專屬投資策略并分配在不同產品間的投資比例。”他說,同時,更為優惠的稅收優惠政策可以提高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吸引力,鼓勵中高水平收入的居民提前為養老進行儲備。
此外,個人養老金產品選擇更加豐富。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18日,個人養老金產品合計680只,包括465只儲蓄類產品,149只基金類產品、48只保險類產品、18只理財類產品。
“在之前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中,受到質疑最多的就是產品選擇過于單一,投資者在產品選擇上的靈活度非常小,影響了居民的投資熱情。而個人養老金制度則改為賬戶制度,居民在開戶之后可以自由選擇投資方向。既有風險較大的養老目標基金,也有較為保守的定期存款,還有專屬的個人養老保險產品。”陳凱說。
金融機構積極布局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2022年4月印發的《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資金用于購買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運作安全、成熟穩定、標的規范、側重長期保值的滿足不同投資者偏好的金融產品,參加人可自主選擇。
在政策支持下,金融機構參與積極性如何?目前,參與個人養老金運行的金融機構眾多。已有23家銀行獲準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此外,證監會發布的《個人養老金基金銷售機構名錄》顯示,截至6月末,個人養老金基金銷售機構數量為45家,其中包括19家商業銀行、19家證券公司、7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
在眾多金融機構中,銀行的行動極為迅速、顯眼。去年個人養老金試點正式啟動后,多家銀行便通過發紅包、送禮券等方式攬客,積極搶抓個人養老金賬戶開立先機。近期,又有不少銀行發布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預約開戶活動,將爭奪戰延伸至非試點地區。
除了銀行,個人養老金業務還得到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的重視。在金融業上市公司披露的2023年半年報中,不乏個人養老金的身影。
工商銀行表示,持續優化個人養老金系統功能,著力提升客戶體驗。與大型互聯網平臺、政務平臺、集團企業開展個人養老金開戶合作,與42家基金銷售機構和12家保險公司開通線上直銷合作,不斷豐富個人客戶養老金賬戶投資選擇。
交通銀行表示,扎實推進個人養老金業務,支持多渠道開戶,持續優化開戶體驗;構建全品類產品貨架,累計代銷各類產品148款。
申萬宏源證券表示,2023年下半年,將全面優化客戶服務體系,以個人養老金業務、基金定投為抓手,持續提升客戶體驗和獲得感,為客戶持續創造價值,進一步實現產品銷售業務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實現產品保有規模的提升。
新華保險表示,加大力度服務第三支柱,重點推動卓越優選專屬商業養老保險銷售,專屬養老保險實現保費收入約4億元;積極拓展投保渠道,擴大覆蓋面,開通使用7家銀行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投保,為客戶提供便捷的投保體驗。
記者了解到,個人養老金制度影響深遠,對金融機構而言,是重要的歷史機遇,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各具稟賦優勢,可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養老金融市場未來有較大的想象空間。
需重視產品創新和宣傳
為推動個人養老金業務的持續健康發展,業內人士和專家建議,金融機構應從產品創新、宣傳推廣等方面多下功夫,為個人養老金產品購買者提供穩定、可持續的回報。
一位基金業人士認為,盡管個人養老金產品已上線600多只,但產品同質化程度較高,且投資收益率不及預期。受權益市場波動影響,個人養老金產品年化收益率大多處于2%至5%之間,有的養老目標基金產品甚至還處于虧損狀態,難以吸引投資者。
陳凱建議,在設計個人養老金產品時,需要注意產品的長期收益水平和服務能力,這將決定個人養老金產品的受歡迎程度。當務之急是加快完善相關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并且提高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收益水平。
恒安標準養老保險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萬群提出,市場機構應通過精細化、專業化的產品設計,提高養老金產品的價值。比如,設計不同的投資策略和投資產品,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此外,專家建議長期、持續開展養老金融教育活動,提高大眾對養老財富規劃的關注度,從而樹立起科學合理的個人養老金投資理念。
保險法專家沙銀華認為,在個人養老金制度運作中,參加人投資理財知識和承受能力參差不齊,需培育正確的投資心態和投資知識。
陳凱表示,在2022年個人養老金制度啟動初期,銀行多采用現金激勵的方式來擴大宣傳和吸引客戶。后續還應加強養老規劃和風險意識方面的投資者教育。
- 2-3· 10個人里3個是旅居客,云南元江憑啥如此“吸粉”?
- 12-16· 首個人力資源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意見出臺
- 9-30· 北京首個人才年金實施辦法出臺
- 7-15· 農村養老服務供給不足 如何托起返鄉農民工的幸福晚年?
- 5-13· 甘肅:養老護理員助力社區“老有所養”
- 2-8· 跨城養老按下快進鍵——京津冀養老產業十年成效觀察
- 9-21· 北京養老項目向周邊地區延伸布局
- 8-24· 讓養老更有“醫”靠 山西太原探索醫養結合實踐觀察
- 4-13· 個人養老金你投了嗎?——個人養老金制度青島試點調查
- 1-26· 農村養老金動態調整機制亟待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