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博會勾勒遼寧制造轉型發展“生動圖景”
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以下簡稱制博會)在沈陽落下帷幕。吸引全球資源,集聚人氣商機,制博會讓眾多嘉賓充分了解遼寧的基礎優勢、向好趨勢、嶄新大勢,吸引眾多企業項目深耕遼寧,助力遼寧裝備制造業更好裝備中國。
全面升級 彰顯遼寧裝備新勢力
今年展會,遼寧制造的航空裝備、數控機床機器人、大型石油和化工裝備、電力裝備等產品驚艷亮相,彰顯了遼寧作為“共和國裝備部”的深厚底蘊與產業實力。
根據組委會的統計,為期5天的展會,共吸引參觀觀眾及采購商16.8萬人次,現場達成意向成交金額59.93億元。加上“央企采購對接會”“‘一帶一路’國家采購對接會”和采購經理人洽談對接會等專項會議,累計達成意向成交額72.44億元。真金白銀的訂單,意向成交的項目,為遼寧裝備、遼寧振興投下信任票。
“今年我們展出的重磅新產品受到東北地區老客戶的關注。5天的展會,我們交流了500余家客戶,其中意向客戶達到80家。不少客戶在現場體驗了我們新產品的表現后表示,后續要與我們進行深入的商務探討。”通用技術集團沈陽機床營銷服務中心東北大區總監孫念明告訴記者。
沈鼓集團市場品牌部副部長常健表示,“通過制博會這個舞臺,沈鼓集團提高了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在行業內受到同行的認可,這也有望促成沈鼓集團更好地服務國家重大工程,讓沈鼓發揮出‘國家砝碼’的作用。”
聚智賦能 勾畫沈陽產業新圖景
遼寧振興首先要工業振興。遼寧正在大力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全面提升裝備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萬億級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
OPC中國基金會中國區首席代表張譽非常關心家鄉沈陽的發展。在工業互聯網領域深耕多年的他,為遼寧制造數字化轉型提出了建議。他說,遼寧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首先要做好生產工藝、生產流程的標準化。其次,制造業工廠要學會把現實資產進行數字化和信息化,實現不同行業標準的通用化信息模型。第三,要實現企業云端數據之間的高速傳輸,搭建平臺,實現虛擬資產對現實資產的高效映射。
今年以來,沈陽市堅持數字化、綠色化、服務化協同發展,推動制造業深度賦能轉型。根據規劃,全市深入開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和中小企業數字賦能行動,推進100個智能升級項目、100個數字化應用場景建設,對30%的規上中小企業完成數字化診斷評估。“未來,我們將在全市改造一批智能工廠,培育一批應用場景,對標塔尖工廠,分類推進企業結合實際制定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化升級‘一廠一案’。”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指出。
攜手合作 共享遼寧發展新機遇
發布最新研究成果,展示新技術新產品,共享行業發展智慧,第二十一屆制博會勾勒出遼寧裝備制造業的未來圖景。
“我們看到在制造以及設備領域,存在著大量未被滿足的需求,遼寧可以邀請更多的國際性公司加入到發展當中,比如說IET組織就能幫助工程師與全球同行對接。”英國工程技術學會(IET)中國區負責人龍保羅表示。
“我們跟很多航空企業、航發企業在做深度合作,如通過數字化的方式把大工匠在加工零件過程中的‘人的感覺’,用數字的方式抓取出來,然后做成軟件,服務非常廣的行業。”深圳吉蘭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晉升說。“本屆制博會開展第一天,就有客戶非常相中我們的產品。制博會是一個非常綜合的平臺,幫助我們跟行業上下游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互動。”寧波海天精工沈陽辦事處王禹表示。
遼寧制造對話全球,吸引著更多企業投資遼寧、更多人才匯聚沈陽。在這場智能盛會與創新區域的雙向奔赴中,大會成就了使命,遼寧獲得了成長。中國制博會作為行業風向標,不僅引領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聚焦產品落地應用和展示,也為舉辦地遼寧帶來了業內的關注,促進遼寧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中書寫“硬核答卷”。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黃超
- 11-11· 進博會江蘇交易團滿載而歸 在“家門口”買遍全球優質好物
- 10-28· 第30屆義博會-出口商品展 難說再見,讓我們相約明年!
- 9-12· 從智博會看數字經濟新動向
- 9-12· 從智博會看數字經濟新動向
- 9-2· 數博會今天閉幕 國際人士:中國數據產業發展迅速
- 3-28· 上海旅博會為產業創新帶來巨量商貿交流機會
- 4-13· 消博會為各省區市招商推介搭臺 拓展新消費市場成亮點
- 11-10· 進博會粵制造元素頻現 制造業巨頭加碼投資廣東
- 7-28· 消博會浙江主題館開館 “浙江新業態”引關注
- 6-9· 勾勒太忻一體化經濟區高質量發展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