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灣一策”推進美麗海灣建設
天津濱海新區中新生態城,圍繞36公里優質生活海岸線,統籌協調“開發”與“留白”,構建親水親海空間,建設遺鷗保護公園,實施岸線和濱海濕地保護修復項目,極大提升了區域生物多樣性水平和生態景觀,觀測到鳥的種類從之前的106種增加到現在的179種,親海空間面積達到189公頃。依托這些資源,生態城以海興業,拉動“兩山”轉化新引擎,突出親海品海旅游特色,推動全域旅游,年均游客接待量超過700萬人,帶動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近日,在生態環境部公布的第二批12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中,天津濱海新區中新生態城榜上有名,也是我國美麗海灣建設的一個縮影。
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胡松琴在近日召開的生態環境部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美麗海灣是美麗中國在海洋生態環境領域的集中體現和重要載體,建設美麗海灣也是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必然要求和重點任務。”
2022年以來,生態環境部會同各有關部門和沿海地方繼續深入推進“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美麗海灣建設。
“頂層設計逐步完善。”胡松琴介紹,在國家層面編制印發《美麗海灣建設基本要求》《美麗海灣建設參考指標(試行)》,設置了“海灣水質優良比例”“海灣潔凈狀況”“海洋生物保護情況”“濱海濕地和岸線保護情況”“海水浴場和濱海旅游度假區環境狀況”等5項簡潔明了的建設參考指標,同時也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增設特色指標,體現各美其美。值得一提的是,胡松琴表示:“后續也會進一步完善相關指標,讓廣大社會公眾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美麗海灣的環境之優、生態之美、治理之效。”在地方層面,遼寧、山東等8個沿海省份印發省級美麗海灣建設方案或建設要求,明確了區域內美麗海灣建設的總體布局、目標任務和進度安排等,形成了比學趕超、推深做實的良好建設氛圍。
根據2022年近岸海域水質監測評價結果,全國283個海灣中,有144個海灣水質優良面積比例超過85%,有90個海灣水質優良面積比例較2021年有所提升。“治理成效逐步顯現。”胡松琴介紹,沿海地方加快推動“一灣一策”海灣綜合治理,統籌實施陸海污染防治、生態保護修復、親海環境整治等舉措,系統提升海灣生態環境質量。
與此同時,基層創新也更加豐富。近年來,地方在美麗海灣建設實踐方面不斷創新,涌現出不少好經驗好做法好模式,包括福建廈門東南部海域、江蘇鹽城大豐川東港、山東威海桑溝灣等在內的第二批12個優秀案例都在美麗海灣建設中貢獻了很多好做法。
胡松琴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繼續深入推進美麗海灣建設,特別是重點強化一線指導幫扶,協助地方定方向、找不足、強建設,著力加強“一灣一策”精準治理,讓“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成為濱海常景常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臨海親海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為美麗中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4-5· “一企一策”促成鋁產品“坐”火車出行
- 3-25· “一企一策”促增量
- 4-23· “一企一策” 為春耕物資開辟綠色通道
- 12-19· “一企一策”服務南肥北運
- 11-3· 精準施策推動增運上量
- 9-12· “一城一策”助力樓市筑底企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