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近3萬公頃濕地裝點百姓幸福家園
新華社記者趙葉蘋、袁睿
綠葉、黃花固定在白色方巾上,用錘子敲打植物,隨著葉綠素和花青素慢慢浸出,白色方巾漸漸染上了色彩、印出一個個形態各異植物的輪廓……
海南海口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的自然教室里,一節“自然葉拓”公益課正在開展,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和幫助下,一件件取材于濕地公園的小創作在小朋友們的手里誕生。
“今天認識了很多植物。”參加活動的11歲小女孩吳迪驕傲地說,“濕地公園很好玩,看鳥、種樹我都參加過,最愛晚上來這里抓螢火蟲。”
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依河而建,南起永莊水庫,中部經過農田和沼澤,北至五源河入海口海域。園內海灘、棧道、生態塘、農田等不同設施與景觀應有盡有,除了供市民休閑外,海口五源河濕地教育中心還經常開展自然教育活動。
海口畓榃濕地研究所教育主任李樂告訴記者,天然的濕地資源給了孩子們認識自然、接觸自然的機會。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參加他們組織的自然課堂活動。
海口自古就有“水城”之稱。南渡江自熱帶雨林里流淌而來,在海口奔涌入海;160余千米的海岸線勾勒海口城市曼妙身姿;包括近海、江、河、湖、溪在內的近3萬公頃濕地,是海口“人水相親”的生態名片。
據海口市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介紹,海口濕地總面積29093.09公頃,濕地率高達12.7%,擁有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國家濕地公園、5個省級濕地公園和45個濕地保護小區。
近年來,濕地已融入市民生活,成為生產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實現協同高質量發展。
海口建立“濕地+”保護修復模式,其中以“濕地+水體治理”模式建設的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將原先黑臭的城市水體,變成了魚翔淺底、綠蔭環繞的“花園”。居住在海口興丹路的黃櫻女士高興地說,每天早晚,走出小區后門散步,看看清澈的河水、枝頭的鷺鳥,心情非常舒暢。
以“濕地+水利工程+海岸帶保護”模式建設的五源河國家濕地公園,成了青少年接受自然教育、攝影愛好者拍攝棲息鳥類的聚集地。5月到7月欣賞鳳凰花開,3月到9月夜聽蛙鳴……一份“五源河自然觀察焦點日歷”,為市民游客詳細規劃了親近自然、解讀濕地的方式。
“濕地+紅樹林保護”模式推動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退塘2550畝,新增紅樹林面積1950畝,有效修復東寨港海岸線及沿岸紅樹林生態系統,為我國候鳥遷徙提供良好的越冬棲息地。
徜徉濕地之間,享受豐富生物多樣性的同時,市民們自覺提高了環境保護意識。“濕地公園空氣好,傍晚帶孩子到這里散步,她總是滔滔不絕給我講學校組織過的濕地保護活動以及垃圾分類的重要性,我也從孩子的講述中學習了很多。城市里親近自然的機會我們都很珍惜,濕地保護人人有責。”海口市民陳波說。
- 1-16· 突破43萬億元!2024年我國外貿規模再創新高
- 7-8· 135.3萬億元!我國物流運行延續穩步恢復態勢
- 7-4· 海口28條舉措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
- 7-4· 海口發布28條舉措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
- 2-8· 安慶海口長江大橋功能調整獲批
- 1-8· 海口出臺做強工業經濟二十條措施
- 11-13· 海南海口:多功能服務站點為戶外勞動者筑起港灣
- 9-11· 海口江東新區建設 三年成勢業績亮眼
- 7-21· 海口出臺引才優才計劃
- 7-4· 海口高新區著力打造“1個千億+4個百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