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新型電力 減碳有利
近期,寧夏西嶺750千伏輸變電工程正式納入國家“十四五”電力規劃,位于毛烏素沙地邊緣的寧夏寧東地區戈壁灘上發出的新能源電力,有了更廣闊的出路。
寧夏地域雖小,但風、光資源豐富。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電力基地和國家首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十多年間,寧夏風光電向規模化、集約化、園區化發展,新能源裝機增長近10倍。如今,新能源電力已超過火電,成為寧夏第一大電源,新能源發電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7倍。
近年來,寧夏加速構建堅強智能電網,率先建成750千伏雙環網骨干網架、電網實現長周期安全運行近8500天、“西電東送”累計外送電量突破6000億千瓦時……寧夏不僅保障了區內電力可靠供應,還向中東部地區輸送清潔電力,為全國電力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撐。
隨著“雙碳”目標的持續推進,電網格局也發生著變化。憑借地理優勢,寧夏正在全區加速開展新型電力系統的規劃布局和先行先試。
基于堅強智能電網的樞紐平臺,寧夏提出,通過“源網荷儲”協同互動和多能互補,深度融合低碳能源技術、先進信息通信技術與運行控制技術,建成以“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共享、堅強送端”為基本特征的新型電力系統。
而在建設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方面,寧夏正在圍繞我國首個“沙戈荒”大基地外送特高壓直流工程——“寧電入湘”工程規劃建設大型沙漠風光基地,打造寧夏新能源高質量就地消納和大范圍優化配置的“雙樣板”,建成滿足區內綠色低碳發展、跨區清潔能源需求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
“在深入分析測算寧夏新能源發展潛能和電力系統碳排放的基礎上,寧夏電網研究提出‘兩步走’建設目標,研判寧夏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各階段源網荷儲側發展特征和形態演變路徑,對各階段目標關鍵指標進行定量研究。”國網寧夏電力調控中心副總工程師兼新能源處處長馬軍說。
當下,寧夏正在著重從統籌各類電源協調發展、推動多種電網形態相協調、協同推進電力市場建設、加快關鍵技術研究應用等四個方面持續發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
- 4-7· 寧夏實現工會經費收入票據全程電子化管理
- 3-31· 寧夏首座數智化110千伏變電站投運
- 3-17· 寧夏中寧:塞上江南“杞”新篇
- 1-13· 寧夏: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塞上江南”煥新顏
- 1-2· 寧夏銀川盤活四閑資源 變沉睡存量為新興增量
- 11-11· 寧夏明確構建“一河三山”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格局
- 11-7· 寧夏推動農業科技成果“進園入縣”
- 11-7· 寧夏推動農業科技成果“進園入縣”
- 10-14· 寧夏:對接創新需求 開通成果“直通車”
- 10-14· 《寧夏回族自治區科研誠信管理辦法》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