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讓高寒動車在黑土地安全運行
【高技能人才】
◎通 訊 員 張學鵬 劉翰霖 李菊艷 本報記者 李麗云
在今年7月舉辦的第二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暨大國工匠論壇上,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公司哈爾濱動車段王濤勞模創新工作室團隊針對提高高寒動車組檢修效率而研發制作的“動車組模塊通用多功能車”引發關注。
今年44歲的王濤是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動車段檢修車間副主任,自2012年哈大高速鐵路(以下簡稱哈大高鐵)開行以來,從事高寒動車組的維修、保養工作,至今已經11年。
黑龍江地處中國最北端,冬季氣溫可低至零下35攝氏度,高鐵動車組在高寒天氣下以250公里以上時速運行,這給動車組維護保養帶來了極大的挑戰。高寒氣候條件下的動車組維護保養技術在2012年以前還是一片空白,黑龍江也因此被貼上了“高鐵禁區”的標簽。王濤從零起步,帶隊用多項適應性改造填補了這一空白,讓“雪域飛龍”安全平穩地在黑土地上運行。
解決車底設備艙進雪難題
1999年9月,王濤退伍后前往黑龍江省鐵路高級技工學校,學習鐵道車輛專業知識。畢業后,他在原哈爾濱鐵路局三棵樹車輛段擔任電器鉗工,負責普速列車的檢修工作。
因業務能力突出,善于鉆研,王濤逐漸從年輕職工中脫穎而出,被評為三棵樹車輛段首席檢車員。
2014年9月,哈爾濱動車段成立,王濤成為第一批入選的機械師。得知即將參與高鐵動車組的檢修工作,王濤非常激動。
“當年,參加培訓時所用教材全是外文的,我一邊用手機翻譯、一邊標記,我的書也比別人厚出許多。”王濤回憶道,“那時國內還未引進動車組列車,連實物都沒見過,更別提怎么進行日常維護檢修了。”
2012年在哈大高鐵開通前夕,王濤到沈陽參加培訓。第一次親眼見到“子彈頭”動車組進站,第一次踏進寬敞明亮的車廂,看著窗外樹木飛速向后掠去,王濤暗下決心,“一定要讓高鐵安全平穩運行”。
2012年冬,哈大高鐵開通運營。動車組列車的電氣化設備多數被安裝在列車底部的設備艙。在零下35攝氏度的低溫下,設備艙內不可避免會進雪,導致列車牽引力降低,甚至動力缺失。
如何解決這一難題?
王濤決定從進雪口入手,他與廠家溝通,在動車組設備艙里安裝攝像頭進行實時監控,找到了進雪點。而后,他在此處加裝了防雪板,解決了設備艙進雪問題。
此外,王濤研制的動車組防凍輪工具裝備,解決了動車組緩解制動時閘片與制動盤無法分離的問題。
2018年,王濤被授予黑龍江省勞動模范稱號。同年,以他名字命名的“王濤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該工作室2021年被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命名為“火車頭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帶隊“根治”“氣管炎”“風濕病”
近十年,黑龍江省先后開通哈齊高速鐵路、哈牡高速鐵路等高鐵線路,運行的動車車型包括CRH5A、CRH5G、CRH380BG等。王濤和工友們的工作也因此變得更加忙碌,遇到的難題也更多了。
他們先后針對動車組開展了25項適應性改造,同時優化改進了車體結構、轉向架系統、制動系統等。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通過技術創新“根治”了動車組空調裝置的“氣管炎”和走行部零部件的“風濕病”。
2017年,復興號動車組在京滬高速鐵路正式首發。“當時,我就想,未來復興號也一定能在黑土地上落地生根。”王濤回憶道。
為了做足準備,王濤組織工作室成員前往長春相關廠家學習復興號檢修技術,回公司后在崗位上不斷進行適應性創新改造。
2023年初,6組復興號動車組列車落地黑龍江,承擔哈爾濱至上海、大連等方向的運輸任務,王濤和工作室又有了新目標。
“希望新運行的復興號列車在我們的維護下,能更加適應這方水土,迎著風雪向前疾馳。”王濤說。
- 4-21· 別讓高鐵“萌寵出行”中的溫情漸涼
- 11-28· 貴州高寒鄉:荒山變金山 奏響富民增收曲
- 12-21· 保障高寒地區用電負荷 我國緯度最高抽水蓄能電站投產
- 11-26· 歐馬可 :讓高端更高端,讓定制更深度
- 11-22· 歐馬可 :讓高端更高端,讓定制更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