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商洛創新推進產業化轉型 用好山地生態資源
天氣漸熱,秦嶺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漫山遍綠,位于保護區附近的陜西省商洛市柞水縣營盤鎮朱家灣村民宿產業進入經營旺季。在“春花的院子”民宿里,古色古香的客房干凈整潔,民宿經營者李春花正在熱情接待游客。
“今年‘五一’假期前,西安到商洛的城際列車開通,我們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火爆。游客在柞水可以賞美景、住民宿、品美食,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我們這里的特色——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柞水十三花’。”李春花介紹,院子從2007年的3間客房發展到現在的36間客房,客滿時一天能接待300多人。
據了解,柞水縣已建成西坡秦嶺、尚隱、陽坡院子、南山庭院等民宿集群,擁有185間客房,每年可實現營業收入2100萬元,吸納群眾就近就業200人,帶動群眾年人均增收2000元。
近年來,圍繞“山水園林城市 旅游康養之都”城市定位,商洛市創新推進地方經濟生態產業化轉型。結合鄉村振興建設,商洛市從景區民宿環境提升入手,將民宿產業作為打造中國康養之都的先手棋,在行業治理、風貌規范、服務標準和人才培訓等方面加大投入。截至目前,商洛全市已建成民宿或民宿集群42家,客房總規模超1500間,床位2200多個。商洛的秦嶺山地民宿人氣“狂飆”,已成為今年陜西旅游的網紅打卡地。
清晨6點,在商洛市柞水縣營盤鎮秦豐村木耳基地,61歲的陳道蓮來到自家承包的大棚,為采摘今年第一茬木耳做準備。陳道蓮在村里承包了14個木耳種植大棚,下了10萬個菌棒。她說,這些菌棒能摘四茬,今年種植木耳的純收入能有5萬元。種木耳滿足了她和鄉親們照顧家庭和掙錢兩不誤的愿望。在她的帶領下,村里40多位婦女加入了種木耳的行列。
“目前柞水縣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溝域經濟,各村之間產業差異化發展,秦豐村發展的就是木耳產業!弊跛h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朱邦發介紹,秦豐村木耳種植基地占地面積41畝,總投資363萬元,建成鋼架結構木耳大棚61個,可進行木耳產品包裝設計與自動分揀包裝,每年可發展吊袋木耳71萬袋,生產木耳干品7.1萬斤,實現總產值213萬元。目前,基地分為政府示范種植區、村集體觀光采摘區、借棚還耳種植區三大區域,帶動全村151家農戶通過股金聯結、勞務聯結、產業聯結等方式投身其中,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盎亟衲赀搭建了網絡直播間,木耳的銷路越走越寬!
縣域經濟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載體。近年來,商洛市聚力推動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以全產業鏈建設為抓手,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開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著力構建現代木耳產業發展的新型產業體系,把發展木耳產業作為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構建集種植、集散、銷售、加工為一體的上下游產業鏈,小木耳已經成為拉動區域經濟增長、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大產業。
靠山吃山更護山。在持續開展礦山治理修復、鞏固秦嶺生態環境整治成效的同時,商洛市加快塑造綠色循環經濟形態。以環境友好為特征的新材料、綠色食品、健康醫藥、蓄能儲能、康養旅游等綠色產業體系雛形初現。商洛市市長王青峰表示,商洛充分發揮境內水力資源豐富,鄰近西安、鄭州、武漢、重慶、成都這5個人口超千萬的電力負荷中心城市等優勢,近年來先后策劃了20個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總裝機2950萬千瓦、總投資2189億元。未來商洛將建成全國最大的抽水蓄能產業集群,成為西北地區水、風、光等清潔能源消納和電網削峰填谷調配中心。 (經濟日報記者 雷 婷 張 毅)
- 3-17· 陜西:氣象“哨兵”護“金果”
- 11-14· 陜西秦嶺:生態長廊孕育“動植物寶庫”
- 10-24· 陜西神木:“玻璃工坊”育出好果苗
- 10-24· 陜西渭南:“關中糧倉”成為印刷包裝重鎮
- 9-23· 陜西零工市場助就業促增收
- 9-23· 陜西定邊:讓小雜糧長成大產業
- 9-19· 陜西:穿越千年融古今 文旅賦能新消費
- 9-12· 陜西榆林:從傳統“煤城”到西部經濟增長極
- 8-8· 陜西平利:“小草”成就大產業 托起百姓致富夢
- 8-5· 陜西低空經濟加速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