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業經濟彰顯韌性
工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工業效益直接影響經濟增長的動能。去年安徽工業效益怎么樣?哪些行業發展更快?今年如何繼續“提質擴量增效”?日前,省統計局發布了2022年工業效益數據,數據顯示,我省有效實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全省工業生產總體平穩向好,企業效益狀況不斷改善,體現了有力的“韌性”。
企業營收保持增長,利潤降幅逐步收窄。去年全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8.3%。但從經營利潤看,受多重超預期因素影響,疊加上一年同期基數較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比上一年有所下降。其中,電子信息、鋼鐵、建材等行業利潤降幅較大,剔除上述行業后,其他規上工業企業利潤比上一年增長9.3%。
值得關注的是,部分優勢行業利潤保持了有力增長。據統計,在全省40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15個行業利潤增長、2個行業扭虧為盈。其中,家電業在光伏設備和鋰電池的帶動下利潤增長65.5%,汽車業在新能源汽車的帶動下利潤增長49.1%;有色業在銅冶煉的帶動下利潤增長80%,煤炭業在煤價持續高位的帶動下利潤增長56.1%;電力業在燃煤穩價保供的作用下由上年虧損轉為盈利。
裝備制造業的利潤情況最有特點,呈現了明顯的“V”形反轉,且占比不斷上升,這說明其發揮了重要支柱作用。數據顯示,裝備制造業利潤由年初下降0.6%轉為全年增長4.8%,利潤占全部工業比重由年初25.2%提高至34.2%。8個裝備制造行業中,家電、汽車、通用設備、儀表儀器、鐵路船舶、專用設備等行業利潤分別增長65.5%、49.1%、19.4%、13.4%、12.8%、8.9%。
面對超預期因素沖擊,不少中小型工業企業、民營企業反而表現了強勁活力,盈利能力逐步增強。2022年,全省規上中小型工業企業利潤由年初下降8.2%轉為全年增長1.1%,比全部工業、大型企業分別高9.6個和21.3個百分點;民營工業企業全年利潤雖有所下降,但降幅較年初大大縮小,縮小幅度達6.2個百分點,這表明了經營發展的向好態勢。
從其他指標來看,規上虧損企業數在下降,虧損面在縮小。統計顯示,全省規上企業虧損面由26.3%縮小至17.9%,虧損企業虧損額增幅由46.2%降至30.5%;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由年初的71.7天減少至全年的62.9天,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由19.7天減少至17.2天。
面對國內外諸多不利因素和經濟下行壓力沖擊,我省工業經濟保持“韌性”,為今年全力“拼經濟”奠定了重要基礎。今年,我省將深化二產“提質擴量增效”,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圍繞提升企業效益和品牌質量,將深化畝均效益評價,落實用地、用能、創新要素與畝均效益掛鉤政策,全面推開占地5畝以上的工業企業畝均效益評價,引導資源要素向優質高效領域集中,從而更好地壯大體量、提升質量,為實體經濟發展筑牢堅實根基。(記者 王弘毅)
- 4-7· 安徽省推動國有資產管理提質增效
- 3-31· 安徽:重點項目用地 政府發“禮包”
- 3-31· 工業和信息化部發文指導建設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
- 1-9· 工業和信息化部加大對5G頻率資源的支持力度
- 12-12· 安徽首單高成長產業債在滬成功發行
- 12-12· 安徽所有縣城年內實現15分鐘內上高速
- 11-14· 安徽:高質量立法為高質量發展“護航”
- 11-11· 安徽將建100個公益性零工市場
- 11-11· 安徽的“進博紅利” 成為越來越活躍的全球買家
- 10-17· 看安徽嵌入式養老 如何讓“家門口”優質服務便利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