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客流高峰重現 鐵路上市公司發展前景向好
本報記者 李昱丞 見習記者 丁 蓉
作為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后的首個春運,火車站再現人潮涌動。1月18日,深圳北站迎來2023年春運返鄉客流高峰。《證券日報》記者直擊現場盛況,記錄濃濃的春運氛圍。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春運,特別激動,希望能夠馬上回家,過一個好年。”大四學生萬同學告訴記者。
根據交通運輸部初步分析研判,2023年春運期間客流總量約為20.95億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長99.5%,恢復到2019年同期(29.8億人次)的70.3%。
深圳北站接連刷新客流紀錄
1月18日下午,《證券日報》記者來到深圳北站。浩浩蕩蕩的返鄉客流有序進站。深圳市龍華區民治街道義工手舉“請佩戴好口罩”等提示牌,為旅客提供志愿服務。
市民趙女士牽著孩子一起跟著客流進站,她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很久沒有看到這么多出行的人了,去年在深圳就地過年,今年春節是第一次帶小孩回老家。”
候車室內,人聲鼎沸。坐在二樓餐飲區就餐的陳女士表示,“高鐵票太緊俏了,搶了很多天都沒買到,已經準備搭朋友的順風車回去,結果今天意外候補到一張晚上的高鐵票。真是驚喜,3個半小時就能到長沙。”
一對中年夫婦,各背著一個旅行包、推著兩個大箱子,一路小步快跑,沖到檢票口。“還好趕上了”,兩個人喘著氣搶在停止檢票前通過檢票口。
也有旅客鬧中取靜,李先生拿出一本書翻看。他對記者表示,“提前了3個小時來車站,結果發現車站雖然旅客眾多,但是進站十分順暢有序,還剩下充裕的時間。”
據深圳北站值班站長介紹,深圳北站1月14日、15日旅客發送量持續在26.5萬人次以上高位運行,已經連續兩天打破該站建成運營以來的最高紀錄。1月18日該站迎來2023年春運返鄉客流最高峰。
鐵路上市公司業務逐步回升
為迎接客流高峰,鐵路部門做足了運力安排的準備工作。公開報道顯示,節前全國鐵路高峰日最高可開行旅客列車6077對,節后高峰日最高可安排開行旅客列車6107對。最大客座能力比2019年春運增長11%,能較好滿足春運期間旅客的出行需求。
據廣鐵集團客運部介紹,1月18日迎來節前發送客流最高峰。為迎戰大客流,廣鐵集團進一步挖掘潛能,全面打足運力,安排開行旅客列車2842列,計劃加開450列,其中加開動車組列車382列(夜間高鐵151列),主要是去往湖南、湖北、四川、貴陽、重慶、潮汕、湛江等地區。
深圳北站一位工作人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為了方便旅客,我們的售票廳窗口通宵運營,24小時售票,提供車票售、改、簽服務。”據了解,深圳鐵路部門通過開行夜間高鐵臨客、外來務工人員返鄉專列等方式持續加大運力投入。同時,不斷優化加開列車的時間分布,助力旅客實現“錯峰出行”。
鐵路上市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業績在疫情影響下整體承壓。Wind數據顯示,A股4家鐵路上市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合計同比下滑35.51%。不過,行業前景被業界看好。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疫情防控政策優化以及春運背景下,客流持續恢復,鐵路上市公司發展前景持續向好是可以肯定的。”
上市公司廣深鐵路董秘唐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客流的恢復,公司業務有望逐步回升。未來,隨著整個‘粵港澳大灣區’一系列高速鐵路和城際鐵路的陸續建成并投入運營,公司在整個路網中會得到更好的發展空間。”
柏文喜表示,“各部門各地方紛紛出臺政策,從多方面支持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在此背景下,鐵路上市公司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想象力。”
- 5-13· “五一”客流高峰見證向上的旅游熱潮
- 5-3· 攀升的客流數字見證流動中國的向上力量
- 4-29· 客流激增 敦煌“白+黑”模式受熱捧
- 2-8· 讓更多返鄉路上的幕后英雄情暖春運歸途
- 2-5· 返鄉專列傳遞社會溫度更彰顯盛世興隆
- 1-29· 天津返鄉新農人:家庭農場扭虧為盈了
- 10-7· 返程客流增長 交通部門加強組織做好地面交通銜接和保障
- 6-13· 學生返鄉專列有速度更有溫度
- 5-12· 返鄉創業助力鄉村振興 “80后”返鄉甘當“田保姆”
- 12-24· 京東物流高峰:服飾行業轉型加速,供應鏈成萬億市場突圍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