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站歷久彌新 宿州站改建工程竣工啟用
2022年12月31日,煥然一新的京滬鐵路百年老站——宿州站重新張出臂膀,敞開胸懷,喜迎南來北往的八方嘉賓。
宿州站始建于1910年,距今已有112年歷史。后期,宿州站不斷擴大候車室的面積,與其他站點之間的運輸時間也隨著技術的提高而不斷縮短。隨著地方經濟發展和客流快速增長,原車站功能已遠不能滿足旅客運輸需要。2020年8月,啟動改建鐵路京滬線宿州站改建工程。
寧安鐵路公司副總經理孫俊康介紹道:改造后的宿州站,新建站房14998平米,3臺8線,年客運量預計約為300萬人/年,改建工程拆除既有宿州站站房及配套生產生活用房,在鐵路線東側新建站房及配套生產生活用房。同時,對現有站臺、站線進行必要改造。拆除既有北貨場,外遷至符離集站,按照鐵路二級物流基地標準規劃新建貨場物流中心。為符離集鎮建設現代化物流基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推動了黃淮海(宿州)智慧物流產業的發展,對地方經濟建設與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車站的改建有效地優化了宿州及周邊地區客貨運布局,提高鐵路運輸質量,增強鐵路市場份額和競爭力;極大地提升宿州站辦理客車能力,改善旅客候車環境,增添居民出行體驗,滿足廣大旅客對更舒適、更便捷的鐵路出行需要;更好地適應城市規劃與發展,改善城市形象,打造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及宿州新地標,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宿州站站房建設通過當地獨有的文化元素的運用,充分展示厚重獨特的宿州人文歷史,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中鐵六局宿州站改建工程項目書記李濤說:2020年項目開始進駐,就組織深化設計技術人員多次前往宿州市博物館等處,拜訪當地文化名人,探討如何將地域特色和人文歷史,融入站房文化建設,吸取其他車站的成功經驗,運用現代的表現手法,發掘出一系列文化符號用于站房建筑中。候車廳室內裝修吊頂利用鋁單板澡井和鋁條板包圍的吊頂形式,主次分明,澡井鋁單板上采用熱轉印手法印制出當地出土的漢畫像石“鳳鳥”圖案,75只鳳鳥翱翔天際,喻意百鳳來朝,一片生機盎然;二層候車廳臨空玻璃欄板上印制的79幅“龍鳳紋”圖案,也是當地出土文物,表現出龍鳳呈祥,一派祥和安寧;一層吊頂頂部采用垂片工藝鑲嵌當地出土西周晚期銅鬲(li)竊曲紋圖案,出站地道兩側每隔9米描繪的土黃色竊曲紋圖案,無時無刻地透露出宿州深厚的歷史淵源。安徽省著名畫家吳為先生受宿州市政府所邀,特地為貴賓室創作了名為《心靈歸宿幸福之州》,飽含當代宿州元素的巨幅國畫。
宿州市未來主要發展方向為向東、向北發展,宿州火車站位于主城區與城東片區的結合部,城市向東發展的軸線上,是西部老城區與東部規劃新組團連接的關鍵一環。
為了方便市民來往東、西城區及乘坐火車的需要,地方政府提出新建雙向6車道及雙向非機動車、人行道路的勝利路下穿道路至新站房東側。寧安鐵路公司(合肥樞紐指揮部)副總經理(副指揮長)、總工程師柯文柱說:“指揮部主動承擔了委托建設管理任務,結合宿州站站場改造一并實施,減少了對繁忙的京滬線鐵路運輸的干擾,合理地優化資源配置,節省了建設成本投資,縮短了施工工期,促進路地雙方合作共贏,為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
新站房對客服設備實現了全面升級,更好體現了鐵路便民利民的服務理念。宿州站站長武大鎮介紹:車站除了具有人臉識別的進站、驗票和出站閘機等便捷客服系統以外,售票廳設6臺自動售取票機和3個人工窗口,還在候車室內設置了12306綜合服務臺,為旅客提供退改簽票、自助售取票、綜合查詢、遺失物品服務以及為老弱病殘孕幼等重點旅客提供特殊服務,極大地方便和服務旅客。同時,設置了軍人和重點旅客候車區,為哺乳期婦女專門設置了哺乳室,方便喂養嬰兒特別之需。宿州站還在候車室和站臺處設置了自動扶梯8部,無障礙電梯7部,便于旅客上下樓梯,實現無障礙換乘。在一、二層候車廳配置140個免費便民充電座椅,在候車室、天橋、站臺、出站口等處設置了4臺AED設備,以備旅客突發疾病時第一時間救治。
在歷時15個月站房停辦客運,移址新建過程中,建設者們抗擊疫情,經歷風雨,集思廣益,匠心獨運,推陳出新一個古色古香的現代化火車站,矗立在繁華的沱河之畔,傳承歷史,承接未來,熙來攘往,鑄造輝煌。(高杰 祝海俠 況士)
- 7-15· 百年梅集助企發展,鋪就東北振興“致富路”
- 7-11· 從探訪百年梅集鐵路中感受振興東北的新脈動
- 7-11· 百年梅集奏響東北振興發展新樂章
- 6-17· 百年老北市,“點燃”沈陽文旅新活力
- 1-26· 廣州百年花市“聯手”千年古道 粵味新年活力全開
- 10-27· 百年老工業城市淄博轉型重生
- 7-18· “百年煤城”探索綠色發展新路
- 7-18· 百年豐臺站“蝶變新生”見證復興之路
- 7-11· 穿越百年,沉浸式感受最美鐵路
- 7-11· 百年老站煥新顏,牢記使命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