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冠軍企業在補鏈強鏈中強自身補全鏈
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延宕,“產業鏈韌性”一詞在過往四年中得到空前關注。
2020年底,江蘇出臺《江蘇省“產業強鏈”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實施“531”產業鏈遞進培育工程,鼓勵支持以“冠軍企業”為代表的專精特新企業圍繞全省50條重點產業鏈、30條優勢產業鏈、10條卓越產業鏈補鏈強鏈,增強產業發展的整體競爭力。
記者在回訪中發現,四年來,這批“冠軍企業”中的絕大多數,通過拉長產業鏈、補齊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在實現自身成長的同時,亦有效提高了全省乃至全國產業鏈的韌性和競爭力。
“穿針引線”,補齊產業鏈“斷點”
近幾年來,深耕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博眾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逆勢狂飆,2021年5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鳴鑼上市。
“裝備制造業是工業的心臟和國民經濟的生命線,可以帶動并且強化多個產業鏈的發展。但高端裝備的核心技術長期掌握在外國人手里,一個零件可能就會卡住整個鏈條的運行。”記者四年后再次走進博眾精工,公司證券部負責人余軍對過往的“卡脖子”技術依然耿耿于懷。
疫情的沖擊更驗證了博眾精工堅持自主研發核心技術的正確性。“我們擁有超過1800位工程師組成的研發團隊,動力鋰電池注液機、切疊一體機等自主研發的核心產品,都是新能源汽車及鋰電池產業鏈條上不可或缺的設備。”余軍坦言,這幾年,盡管企業生產受到疫情波及,但訂單不僅未受影響,增速還很快,已成功打入寧德時代、蜂巢能源等頭部鋰電池制造企業。
統計顯示,江蘇1998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八成以上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集群領域,九成以上企業生產工藝及產品性能居于國內領先位置,七成以上企業分布于全省49條重點產業鏈,一成以上企業掌握產業鏈核心技術。
記者從省工信廳了解到,截至目前,在我省50條重點產業鏈中,多個行業形成從原材料到終端產品、從研發設計到加工制造的完整產業鏈條,這得益于大量專精特新企業的支撐。作為其中的“佼佼者”,“冠軍企業”絕大多數都掌握獨門絕技,為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記者在回訪中發現,有的企業緊盯產業鏈的“中間環節”,通過掌握核心技術,“拿下”全球頂級制造商,成為產業鏈不可或缺的“配套專家”——
“2025年,全省要形成10條以上綜合實力國際一流的卓越產業鏈,集成電路產業鏈就是其中之一。”江蘇卓勝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志翰告訴記者,公司主攻的射頻前端,可以理解成手機信號的“接收器”和“發射器”。四年來,由于掌握核心技術,公司得以與全球頂級的晶圓制造商、芯片封測廠商形成緊密合作,目前客戶覆蓋三星、OPPO、vivo、小米等諸多全球知名手機品牌。
在工業機器人產業鏈中,控制器、伺服電機和精密減速器是技術壁壘最高、成本占比最大的部件。蘇州綠的諧波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機器人諧波減速器領域率先實現國產的基礎上,通過持續拓展,成立江蘇開璇智能、江蘇鈞微動力、蘇州麻雀智能等一批細分領域子公司,成功實現上述三類關鍵產品從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到銷售服務的全覆蓋,大大增強了整個產業鏈條的自主可控性。
有的企業則不斷延伸拓展產業鏈,持續增強其在更廣領域的主導能力——
在淮安,“一片草”已長成大產業。占地527畝的江蘇共創人造草坪股份有限公司工業園,是全球最大的人造草坪單體工廠。每天,約7萬平方米的人造草坪從這里走向世界。
2020年9月,共創草坪在上交所A股主板上市,成為行業內唯一一家主板上市企業,也是淮安市第一家在主板上市的民營企業,其產品遍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引領了淮安當地新材料千億級主導產業的發展。“這幾年,我們重在將產品和服務的‘觸角’向產業鏈下游不斷開拓延伸。”公司董事長王強翔介紹,今年6月,人造草坪衍生產品——總投資1.2億元、年產500萬平方米的仿真植物項目已經竣工投產,填補了江蘇相關市場的空白。
生物醫藥產業鏈是我省專精特新企業分布最多的產業鏈,然而參與“研發外包”這一價值鏈高端環節的企業相對較少。作為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基因合成供應商,金斯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去年7月成立南京蓬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研發生產外包服務,成為我省生物醫藥產業鏈上一家重要的“獨角獸企業”。
“從一定程度來說,專精特新企業就是為‘補鏈’而生的。絕大多數‘冠軍企業’更愿意并有能力在‘利基市場’(指高度專門化的需求市場)布局。”本報調研組特聘專家、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柳認為,聚焦產業鏈“堵漏補缺”,“冠軍企業”在促進產業關聯暢通方面可以發揮“穿針引線”的獨特作用,既能夠打破許多細分領域的堵點,也能夠通過頭雁帶動效應,引領眾多中小企業共同參與制造業產業基礎再造,從而增強產業鏈的本土“根植性”和全球競爭力。
“盡在掌控”,謹防供應鏈“失血”
記者調研發現,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四年來,不少“冠軍企業”因企制宜、因行業制宜,發展了必要的產業備份和適度冗余,解決資源要素供應潛在風險,防止供應鏈“失血”。
——原材料自主化。原材料是產品的“血液”,是供給的起點。然而,這四年中,原料價格高企甚至“斷供”的情形時有發生。對很多企業來說,“把原材料握在自己手中”的意愿空前強烈。
光伏補貼政策調整、中美貿易摩擦帶來貿易壁壘、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供應鏈各環節漲價……這幾年,光伏行業的發展面臨諸多挑戰。為緩解壓力,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在兩年前就牽頭與數十家國內企業共同組建“600W+光伏開放創新生態聯盟”,從源頭加強創新,推動硅片、電池、光伏組件等國產化、自主化。
2021年9月,常州市宏發縱橫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建成國內首條年產3000噸50K大絲束碳纖維碳化生產線,一舉實現國產大絲束碳纖維供應鏈的自主保障。這也讓宏發縱橫更有底氣向全產業鏈布局。“下一步,公司將加快推進聚丙烯腈原絲項目建設,向上游原材料端拓展,努力補足江蘇先進碳材料產業鏈上的關鍵一環。”公司負責人說。
——供應商本地化。隨著疫情對供應鏈的持續沖擊,很多企業開始實行供應商本地化策略:或從國外供方切換到國內供方,或從外地供方切換到本地供方,最大程度“縮短”供應鏈、減少風險。
今年上半年,因疫情影響,長三角地區物流車輛管控嚴格,導致很多江蘇企業的生產基地原材料供應不足、產品運輸困難,總部位于南京的紅寶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生產經營受較大影響的企業之一。
“盡管現在情況已經緩和,但我們痛定思痛、下定決心:必須增強集團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紅寶麗集團黨委書記、總裁芮益民說,集團已經制定“一攬子”計劃:“同位”產品替代方案,以部分生物基產品替代石化產品;籌備引進新供應商,以國內產業鏈企業為主,增加合作伙伴儲備量;拓寬物流供應渠道,增加應急儲備資源;建設短距離供應圈,加強應急調度能力等。
當然,供應商本地化不代表拒絕其他供應商。“在當前國內外形勢錯綜復雜的背景下,合作方選擇要靈活,最終目的是保障供應。”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財務副總監張回予介紹,他們針對大宗原材料、核心設備,與供應商簽訂“戰略長協”,鎖定未來產能;生產輔料則采用“年度框協”,以本地供應為主,兼顧外地供應,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造成的影響。
——供應鏈數字化。眼下,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企業對供應鏈實現更高效管控的新路徑。這也正契合《江蘇省“產業強鏈”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的方向。
急、急、急!2020年2月1日上午,大全集團有限公司接到武漢雷神山醫院配電設備緊急增援需求:30臺開關柜,需2月4日前送抵現場。除去物流時間,考慮到產品的設計、生產、質檢等環節,留給大全集團的時間不足48小時。
如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緊急關頭,“數字大全”充分發揮出數字制造的優勢。“大全集團擁有完善的全產業鏈生產模式,公司通過數字化供應鏈管理,對供應鏈各環節的狀態及時動態監管,大大提升供應鏈效能。以前生產要排工期,這次是所有設備開著等,一對一服務縮短流程。”大全集團總裁徐翔說。
2020年2月1日下午,集團數字化程度最高的鎮江默勒公司憑借標準化圖紙設計,迅速完成圖紙繪制與技術資料下達工作,當晚即完成鈑金件、部分銅排及框架裝配等工序生產;2日凌晨4時,凱帆開關公司完成核心元器件的裝配及檢測;2日上午9時,凱悅銅材公司生產人員完成全部銅排制作并送貨到位;3日下午3時,成品裝車完畢發往武漢,集團同時派遣服務工程師前往現場指導安裝。不到48小時,30臺低壓配電柜全部出廠,創造了電氣行業的履約紀錄。
“逆風出海”,勇攀價值鏈高端
四年間,不穩定、不確定性持續蔓延,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不斷向分散型、本地型演變,全球價值鏈加速重構。對于江蘇諸多“冠軍企業”來說,這也恰恰成為突破價值鏈“低端鎖定”的機遇。
2021年3月25日,李克強總理視察江蘇恒立液壓股份有限公司,這讓公司董事長汪立平無比振奮。“總理希望我們繼續堅持合作創新,始終瞄準全球和全行業先進水平。這也是我們企業名字‘恒立’的寓意:不僅要永恒立起來,而且要勇敢立在潮頭。”
汪立平告訴記者,企業這幾年穩扎穩打,在穩固液壓油缸產品市場份額的同時,加快液壓泵閥、液壓馬達等工程機械用核心液壓產品的開發,不僅得到三一、徐工、柳工等國內龍頭企業廣泛認可,而且出口至海外市場。2021年,為應對北美區域業務增長,恒立液壓投資建設墨西哥工廠,進一步加速全球化業務布局。
陳柳認為,像這樣從服務國內到走向全球,是專精特新企業走向價值鏈高端的有效路徑。記者統計發現,45家“冠軍企業”中,八成以上都制定了開拓海外市場的相關發展戰略,旨在深度嵌入全球市場網絡,爭奪行業話語權。
然而,這一過程并不容易,尤其是在這四年。
江蘇鵬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專注回轉窯系統、粉磨設備方案的服務型制造企業。企業負責人坦言,今年以來,在全球疫情、地緣局勢緊張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公司對外工程總承包遇到訂單下滑、成本上升、物流受阻等多方面壓力。“有些項目談了好長時間都沒有最終確定。”
困難不止于此。不少企業提出,隨著江蘇制造的崛起,江蘇企業在“闖世界”時,有時也受到國外部分市場的消極反應。
盡管如此,很多企業還是大膽闖了出去,演繹著一個個精彩的“江蘇故事”——
“見招拆招”,分散風險。對于恒立液壓來說,當前企業面臨的挑戰主要是“貿易摩擦”。針對中國對美出口的液壓件加征25%的關稅,極大地影響了企業在美國市場的拓展,為此,企業一方面加快布局墨西哥工廠,一方面采取與美國市場客戶進行商務談判等措施,盡最大努力削減關稅帶來的不利影響。
投資海外,借智全球。為讓公司更好走出國門、充分利用海外技術資源,2020年初,蘇州明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德國萊比錫建立的歐洲制造基地正式投入使用。明志萊比錫與蘇州總部協同合作,共同研發和制造高質量鑄造裝備產品。如今,其智能鑄造裝備產品已全面打開法國、保加利亞等歐洲多國的市場大門。
取強補短,以質取勝。2011年,南京天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開始推行“質量精進十年計劃”,全面引入日本專家團隊,從5S、標準化、執行力、品質、工藝、管理等基礎的管理手段,提升企業所有員工的基礎素養。如今,“天加制造”的產品質量相較“日本制造”,已從“追趕”變為“超越”。
主導標準,領航未來。作為全球童車領域的No.1,好孩子集團有限公司已參與全球257項標準的制定,成為國際標準化組織兒童用品技術委員會輪值主席單位。“我們立志做行業標準的制定者,用更嚴苛的測試標準、更高的品質要求,讓好孩子樹立起全球行業標桿的品牌形象。”集團董事局主席宋鄭還說。因為遙遙領先,所以不懼風險。2021年,集團營收達到145億元,創歷史新高。
記者 杭春燕 付奇 許海燕 梅劍飛
- 3-31· 江蘇做大切好就業蛋糕
- 3-17· 江蘇首部海岸帶及海洋空間規劃發布
- 3-17· 江蘇:增強農業科技裝備支撐能力
- 1-13· 江蘇省財政統籌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
- 12-23· 江蘇聚力打造新型電力系統:點面結合 大膽創新
- 12-12· 江蘇啟動舊房裝修改造補貼工作
- 12-2· 江蘇數據大通道,讓省級政務數據直達基層
- 11-21· 江蘇:用心求“新”打造新質生產力發展陣地
- 11-21· 江蘇:用心求“新”打造新質生產力發展陣地
- 11-18· 江蘇省消保委:棉和綿分不清?洗臉巾該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