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在高成長企業七成在國家高新區
原標題:潛在高成長企業七成在國家高新區
2021年我國潛在高成長企業群體總量及發展特征如何?這些企業如何引領新領域新賽道實現創新發展?12月23日,在長城戰略咨詢與蘇州工業園區聯合舉辦的2022中國潛在高成長企業報告發布會上,揭曉了中國潛在高成長企業的最新研究成果。
高成長企業集聚國家高新區
潛在高成長企業的加速涌現,是中國新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標志。《高成長企業分類導引》國家推薦性標準(GB/T 41464-2022),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于2022年4月發布,于2022年11月1日正式實施。該標準由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聯合蘇州工業園區、天津高新區管委會等共同起草。
根據標準,2021年中國潛在高成長企業總量由2019年的296家增長至595家,三年內實現翻倍增長。2021年新晉潛在高成長企業359家,同比增長44.8%。與2020年的榜單相比,2021年有72家潛在高成長企業實現升級,其中成長為高成長企業55家,同比增長89.4%,已上市畢業的潛在高成長企業19家,同比增長72.7%。
從省份、城市、國家高新區分布來看,“京滬蘇粵浙”五省份擁有全國超八成(494家)的中國潛在高成長企業;“北上蘇深杭”五城市合計擁有418家,占2021年中國潛在高成長企業總數的70.3%,蘇州成為我國在北京、上海之外的潛在高成長第三城;全國近七成潛在高成長企業(405家)分布在32個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蘇州工業園區潛在高成長企業數量在全國高新區中位居前三。
2021年,潛在高成長企業上市19家,同比增長74.7%,近半數登陸港交所。2021年上市畢業潛在高成長數量由2020年的11家增長至19家,同比增長74.7%。港交所上市的潛在高成長企業數量最多,共9家,均屬于醫療領域企業;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有6家;上交所(科創板)上市的企業有3家;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的企業有1家。
2021年,新晉潛在高成長企業共55家,該數據相較上一年同期實現翻倍增長。
創新引領新賽道發展
報告顯示,中國潛在高成長企業分布于39個賽道。創新藥、企業數字運營、人工智能、體外診斷、創新醫療器械等賽道集聚近五成中國潛在高成長企業。其中,創新藥等賽道倍受資本青睞,新晉潛在高成長企業數量最多。清潔能源賽道潛在高成長企業皆為當年新晉企業。
創新藥、企業數字運營等成為2021年融資熱點賽道。創新藥成為2021年融資最熱的賽道,共有77家潛在高成長企業新獲融資;企業數字運營、網紅爆品賽道新獲融資企業數量分列第二至四位,分別為35家、24家和20家;體外診斷、自動駕駛賽道并列第五位,均有17家潛在高成長企業新獲融資。
高成長企業在突破新技術、應用新場景、創造新業態、開辟新賽道方面成績卓著。潛在高成長企業是新賽道的引領者,以新技術、新模式重塑價值鏈,以場景創新開拓新市場、創造新業態。綠色低碳領域潛在高成長企業積極拓展動力電池和汽車檢測市場,加速新能源汽車落地推廣;創新藥領域潛在高成長群企業積極探索新一代生物技術,前沿布局新靶點研發;元宇宙領域潛在高成長多角度切入VR/AR,為元宇宙帶來更多“鑰匙”;工業互聯網領域潛在高成長助力企業“智改數轉”,構建新型工業物聯網支撐體系。
- 9-30· 江蘇高成長性科技型企業增長勢頭強勁
- 2-8· 在高原“村晚”中感受濃濃年味
- 12-29· 潛在高成長企業七成在國家高新區
- 7-18· 鼓勵在高速公路領域穩妥開展 基礎設施REITs試點
- 9-19· 關懷見證成長,康鈴金秋助學在行動
- 9-12· 與重汽共成長 | 走過艱難才會“苦盡甘來”
- 9-11· 與重汽共成長 | 走過艱難才會“苦盡甘來”
- 9-10· 與重汽共成長 | 走過艱難才會“苦盡甘來”
- 9-9· 與重汽共成長 | 走過艱難才會“苦盡甘來”
- 9-7· 與重汽共成長 | 走過艱難才會“苦盡甘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