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歲末 浙江各地為啥搶干這件事?
在年底這個傳統的“收官季”,浙江跑出了開局般的“加速度”:除了之前已被媒體廣為報道的外出搶訂單外,不少地方也各出招數,全力“拼經濟”:
12月2日上午,寧波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招商引資工作;12月7日,金華市召開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強調要堅定不移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
縣一級就更多了。12月11日,蘭溪舉行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儀式,還發布制造業招商引資八條措施;平湖一邊漂洋過海搶商機,一邊舉辦專場線上招商推介會,6家意向投資企業進行路演;武義縣則剛舉行了務虛會,群策群力,謀劃加快趕超。
看到這里,有人或許有點奇怪:今年此刻的氣氛,為啥和往年不同?
一
判斷一個現象,往往得先看它出現的“時”。
今年歲末氣氛,和往年不同,是因為在背后有兩個大背景:
一是本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向全社會發出了全力“拼經濟”的強烈信號。
二是疫情以來,各地的招商引資難以直接面對面溝通,招商團隊出不去,意向企業難進來,隨著下半年疫情防控措施進一步優化,“拼經濟”迎來了難得的機遇。
這些年,對招商引資,浙江不少縣市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時間表”:不少地方在春節過后、上班伊始,都會組織招商引資隊伍,大張旗鼓“出征”。像今年2月9日,海寧市就舉行了誓師大會,由市長授旗,29支戰隊一起出征。
但因為今年的“時”和往年不同,因此早了將近兩個月。
“早”字,是各地布置工作時的“常用詞”。
金華市召開的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就一口氣提出了兩個“早”字:早發力、早突破。蘭溪市舉行的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市委主要負責人也講到了“早”:由衷期盼簽約企業秉持合作初心,加快項目推進,讓項目早日在蘭溪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從不斷提出的“早”字,可以看出浙江的各市、縣(市、區)黨委政府心情之迫切,行動之迅速。這一點從寧波市委常委會會議提出的要求中,就能清晰可見:要“主動抓、抓主動”,還要“奮力跑出招商引資的加速度”。
之所以要搶早,是因為越早效果越好。
這幾天,各地組織企業赴外搶訂單,各種消息還在朋友圈里刷屏,溫州奧來電器董事長周維峰就已完成了他的歐洲“搶單之旅”:歷時2個多月,輾轉德、英、法等10多國,帶回了2000多萬美元的訂單。
搶訂單如此,招商引資更是如此。“近期的招商,面向的其實是明年。”一位招商員告訴記者:招商活動過程很長,從招商到實體投資落地再到產生稅收,短則幾個月,長則一兩年,經濟不等人,時間不等人,形勢不等人,早出去,就意味著早抓到機會,早獲得投資。
二
“敢”字,是另一個觀察點。
12月6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激發全社會干事創業活力,讓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年中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要求,也帶“敢”字: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
近期的要求,把“干部敢為”放到了最前面,這實際上就是要求地方發揮謀發展的主觀能動性,好政策、實舉措要“應出盡出”“應快盡快”,切不可貽誤時機、耽誤發展。
要“敢為”,首先要的是拼勁。
近段時間,浙江不少地方為了“拼經濟”,出臺了不少優惠政策,在審批、稅收等方案給予優惠,用真金白銀,同時也用誠心誠意,來贏得客商的心。
近段時間,嘉善縣人民政府發布批復,在中新嘉善現代產業園規劃范圍內,對負面清單以外的建設項目,根據項目建設對環境影響的程度,實行免辦環評手續、網上在線備案、降低環評等級等六項環評審批改革措施。中新嘉善現代產業園管委會經濟發展科科長計魏強稱,這個方案實施后,將會加快企業落戶進程,成為園區新的招商優勢。
好政策、好措施,只是使出的“力”,接下來還得找好“發力點”,以點帶面,四兩撥千斤。這也是在要求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對干部“敢為”的新要求。
“敢為”,還得講究一個“巧”字。
蘭溪市最近就聘請了15位產業顧問和11位招商大使,產業顧問主要是一些業內專家,側重提供專業建議;招商大使則是一些已經在蘭溪設廠的企業家,他們將現身說法,“以商招商”。政府的招商人員,則拜這些招商大使、產業顧問為師。
其中一位產業顧問陳軍,是上海交通大學生命學院分子微生物研究室校企生物技術聯合研發中心常務副主任,他最近把上海交通大學的一些科技成果告知了蘭溪方面,并建議將其產業化、工業化,發展成高科技企業的項目。
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這段時間,不管是省內,還是省外,明顯感覺到大家都動起來了,競爭一天比一天激烈,越是這種時候,越需要“敢為”,“越來越覺得自己像世界杯賽場上的運動員,既要有‘每球必爭’的拼勁,還要講技巧、講謀略,‘射球入門’。”
三
不管是時間趕早,還是“干部敢為”,最后都得落實到“干”字上。否則就變成起了大早,趕了個晚集。
怎么干?其實早有路徑可循: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逐一梳理、打通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存在的各種堵點,讓生產要素充分“動起來”,這樣經濟才會活起來。
只有干了,才能無中生有。
近段時間,嘉善的招商人員工作節奏非常緊湊。長三角(嘉善)招商引才服務有限公司招商總監沈輝說:現在他們平均每人每周出差三到四天,每天不是在拜訪企業,就是在考察項目,或是在接待客商,時刻保持著沖刺狀態。
只有干了,才會帶來成果:前段時間,嘉善有招商人員去深圳考察時,發現當地有家企業計劃在長三角區域新建制造基地,計劃投資1億美元,于是抓緊聯系,對方也表現出很強烈的意向,現在他們正在快馬加鞭,制定詳細投資方案,并積極邀請項目方來實地考察。
只有干了,才會發現世上無難事。
今年6月底開始,浙江在全國率先組團,幫助企業“走出去”搶訂單,剛開始時,有些企業人員有種種顧慮。
但出去之后,才發現事情并不難:瑞麗家紡董事長費中富就說,為了一筆訂單,他和客戶在線上磨了一個季度,當他去了歐洲,見了老客戶后,對方竟然見面就答應了。
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毋庸諱言。不僅僅是疫情,還有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種種無法預料的因素。但只要找準方向,下定決心,往前邁一步,很可能就是天高海闊。
經濟發展是硬道理,經濟穩了,人心就穩、社會就穩。
相信這個冬天里的關鍵沖刺,將會激發了全社會干事創業的活力,讓大家重新找回之前的從容和信心,迎來繁華似錦的春天。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黃宏
- 11-27· 推進歲末年初安全生產 確保寄遞渠道安全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