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涇陽:產業新城推動高質量發展
陽光灑向青山,微風輕拂鄉村。白墻黛瓦、田園小路與錯落有致的村居交相輝映,“高顏值”的涇陽鄉村呈現出鄉村振興的動人美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我們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對標對表報告提出的新觀點、新論斷、新思想、新戰略、新要求,進一步完善實現新目標、完成新任務、落實新要求的工作思路和科學路徑,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涇陽走深走實、落地見效。”涇陽縣委書記拓巍峰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涇陽主動融入西咸一體化進程和西安都市圈建設,建好用好秦創原·涇陽創新實踐基地,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
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謀劃方向和落實
涇陽是中國茯茶之源、全國重點產茶縣、全國牛奶生產強縣、全國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縣。近年來,涇陽始終保持“進”的銳氣、“闖”的干勁,立足新起點,精心描繪關中平原“白菜心”上的涇韻新畫卷。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上,堅持從理論宣講入手,以宣傳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核心,創建“12410”模式,打造“理響涇陽”宣傳宣講品牌。
“12410”模式是以黨政領導干部宣傳宣講為核心,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構建四大宣傳宣講主陣地,通過10支特色志愿服務隊伍宣傳宣講,打造“理響涇陽”宣傳宣講品牌。
首先廣泛吸納專家學者、黨員干部、文藝骨干、新聞主播、“涇陽好人”(道德模范)、網絡評論員、法治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等進入理論宣講隊伍,老中青相結合,形成了縣鎮村聯動、機關部門互動、理論宣講員帶動的理論工作隊伍,并打通線上線下,融合“涇誠驛家”一線陣地和宣傳宣講的主陣地,推行“舒心式、貼心式、放心式”便民服務模式,最后融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主陣地、縣融媒體中心“宣傳矩陣”主陣地、“四色”產業惠農宣講主陣地,層層暈染,讓創新理論進入尋常百姓家。
開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涇陽百名書記“談體會話發展”》訪談活動,對該縣9個鎮(街道)、43個部門、148個行政村黨組織書記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暢談當前和今后工作的謀劃方向和落實措施,以實際行動踐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切實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和各項工作全面發展。
產業新城建設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陜西雅泰乳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袋袋乳制品不斷地從生產線傳輸,經過員工們分揀裝箱,即將發往全國各地。陜西雅泰乳業有限公司是涇陽縣奶制品的龍頭企業,是集奶山羊飼養、產品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現代化羊乳企業,是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千億羊乳集群項目承擔單位,陜西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陜西雅泰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喜娥告訴本報記者,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堅持高質量發展作出了指引和部署,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僅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也更加堅定了他們產業報國的信心和決心。他們將繼續加大全產業鏈投入,做強實體經濟,助力農民增收致富,為縣域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秦創原·涇陽創新實踐基地是打通陜西省創新驅動發展總平臺“秦創原”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加速器,培育了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推動創新動能向產業動力的轉化。
涇陽縣副縣長、產業新城黨工委書記崔巍對本報記者介紹,借力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涇陽產業新城產業集群初現端倪,產業轉型破冰啟航。截至目前,已有16個產業項目入區,簽約合同額達83.85億元,推動產業新城建設邁出更大步伐,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十年成就鼓舞人心,宏偉藍圖催人奮進。行走在涇陽的大街小巷,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民生福祉持續改善,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一張張笑臉即是全縣民生幸福最真實的注腳,一點一滴映照出為民之道。
- 3-17· 陜西:氣象“哨兵”護“金果”
- 11-14· 陜西秦嶺:生態長廊孕育“動植物寶庫”
- 10-24· 陜西神木:“玻璃工坊”育出好果苗
- 10-24· 陜西渭南:“關中糧倉”成為印刷包裝重鎮
- 9-23· 陜西零工市場助就業促增收
- 9-23· 陜西定邊:讓小雜糧長成大產業
- 9-19· 陜西:穿越千年融古今 文旅賦能新消費
- 9-12· 陜西榆林:從傳統“煤城”到西部經濟增長極
- 8-8· 陜西平利:“小草”成就大產業 托起百姓致富夢
- 8-5· 陜西低空經濟加速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