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凝“芯”聚力 搶占芯片產業高地
北斗高精度導航定位模塊、國內首款1.6Tb/s硅光互連芯片、國內第一款4K級智能渲染數據中心GPU……近年來,武漢市密集出臺加快芯片等相關數字經濟產業的支持措施,一系列高精尖芯片,不斷從這里出發,逐浪全球。
回顧近20年漫漫追“芯”路,從激光和光通信產業起跳,武漢這片創新熱土,逐步邁向以光電子芯片、存儲芯片、紅外芯片、物聯網芯片為特色的芯片產業高地。
“武漢造”助力“中國芯”彎道超車
從10納米到7納米再到3納米,隨著傳統集成電路制程技術持續突破,電子芯片迭代接近理論極值“天花板”。業內普遍認為,高運算速度、低時延的光芯片有望超越“摩爾定律”,引領未來芯片產業發展。
“我們自研的這款400G相干商用硅光收發芯片,是目前國際上已報道的集成度最高的商用硅光集成芯片之一,去年已投入商用。”10月8日,拿起指甲蓋大小的封裝芯片,烽火通信科技管理部總經理尹永勝介紹。
今年初,烽火通信所屬的中國信科集團國家重點實驗室還發布了國內首款1.6Tb/s硅光互連芯片,實現了我國硅光芯片技術向Tb/s級的首次進軍。
在武漢,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還有芯動科技。在發布國內第一款服務器級顯卡GPU——“風華1號”不到一年后,其新品“風華2號”于今年8月揭開面紗。
該產品是集強渲染、高清三屏顯示、智能AI計算及4K超高清視頻解碼于一體的桌面和工控級GPU,在能效、渲染跑分、顯存帶寬、人工智能計算等多個領域位于國產同類產品領先地位。
“相較于傳統CPU,GPU更適應目前智能設備、大數據服務等對計算能力的高要求。”該公司總裁敖海介紹,目前公司已與統信軟件、麒麟軟件等上下游公司簽約,共同提速國產GPU軟硬件協同創新進程。
海量應用場景令人“芯”動
走入華工科技聯接業務數據中心生產車間,生產線上,一支支U盤大小的光模塊正批量出貨。
“大家每天刷視頻、網上購物所產生的海量數據,都要經過數據中心儲存和運算,而光模塊相當于數據中心的中轉‘心臟’。它的處理速率越高,上網體驗就會越流暢。”華工科技聯接業務數通產品線負責人許其建介紹,伴隨各地新基建建設提速,光模塊需求驟增。
9月19日,在瑞士巴塞爾開展的歐洲光纖通訊展覽會上,該公司自主研發的800G系列光模塊新產品及解決方案亮相全球市場。此系列采用自研硅光芯片,適用于高密度數據中心內部互聯。“在業內可與國外競品一較高下,有望形成國產替代。”許其建說。
除了網上購物以外,手機導航軟件也成了現在不少人工作、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作為北斗系統定位芯片的重要供應商,自2014年在光谷成立,武漢夢芯科技一直致力于為北斗接上“地氣”。
“全球首顆北斗高精度AI控制芯片,由夢芯自主研發,高精度算法能實現厘米級定位,相比手機上的導航功能更精確。”公司市場部經理王浩淼介紹,該芯片不僅可以植入安全帽、安全服中,對工人實現高精度電子圍欄管理,還能通過預置該芯片模組的監測設備,在滑坡、雪崩等險情出現前發出預警信息,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各場景應用可大幅拉動北斗消費類市場。
挺進智能網聯汽車新賽道
自2020年起,全球主要芯片產區受疫情影響,產能恢復乏力,受其影響最深的汽車產業,直到如今仍因此面臨“一車難求”的窘境。
作為車輛各功能控制的核心器件,每輛傳統汽車平均用到70顆以上車規級MCU(汽車微處理器芯片),智能網聯汽車則超過300顆,而國內車規級MCU自給率不到5%。為此,今年3月,中國信科集團和東風汽車公司攜手設立武漢二進制半導體有限公司,合力破解該芯片供應難題。
“今年5月,涵蓋全產業鏈的湖北省車規級芯片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已在漢啟動運行。”二進制公司副總經理蔡敏介紹,目前湖北首款動力安全域車規級MCU已完成研發,只待通過車規認證便可量產投用。
持續十多年投入巨資攻關紅外探測芯片的高德紅外,也在近年芯片市場變化中收獲了回報。
“紅外探測器能夠讓汽車快速探測到遠處障礙物,是駕駛輔助系統不可或缺的一環。”該公司探測器中心研發團隊負責人介紹,其自主研發的雙色紅外探測器芯片,能更加精確地識別出目標屬性,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多項指標居國際前列,且讓相關“萬元級”設備的售價降至數千元。
當下,來自武漢的高德紅外已在全球熱成像市場占有率躍居第二名,相關產品線已在工業測溫、自動駕駛等十多個領域布局。
- 12-2· 武漢:打造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
- 11-7· 武漢市中小企業數字化 轉型創新中心啟用
- 6-20· 武漢這一自動駕駛之城是如何煉成的?
- 6-17· 武漢入選全國首批制造業新型技改城市試點
- 12-28· 武漢辦展規模創十年新高 解碼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 12-28· 武漢首發十大工業元宇宙應用場景
- 11-13· 湖北武漢實施科技專項助高碳行業低碳轉型
- 8-3· 武漢都市圈:加壓奮進 打造全國重要增長極
- 7-6· 湖北武漢:堵點打通 老大難是如何攻克的?
- 6-26· 武漢外貿持續升溫 第三艘漢亞直航船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