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陳島:昔日滴汗墾荒島 今朝探路碳中和
前不久,世界首個柔性低頻輸電示范工程在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大陳島投運。該工程首創海島低頻互聯技術,構建起“陸地—海島—風電”互聯系統,預計實現年發電量450萬千瓦時,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400噸。
在此之前,大陳島氫能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已成功實現制氫。該工程利用島上富余風電制氫,建成后將成為國內首個針對海島的氫能綜合利用項目,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3噸。
位于浙江省中部臺州灣東南海面的大陳島是臺州市唯一海上建制鎮。
60多年前,一批青年團員響應號召登島墾荒,用青春和汗水將昔日的“海上荒島”鍛造成“東海明珠”,培育出聞名全國的“墾荒精神”。近年來,大陳島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厚植生態優勢,傾力探路“碳中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蹚出了一條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墾荒路”。
“我們要建一個充滿‘綠能’的大陳!”出生在大陳島的“墾二代”、大陳供電所黨支部書記王海強介紹,大陳島是全國風能富集地區,年有效風速時數達7000小時。目前島上建有34臺風力發電機,年發電量約6000萬千瓦時,但全島用電僅需其中五分之一。柔性低頻輸電工程和氫能綜合利用工程為“綠能”的輸送和消納開辟了新路徑,不僅可以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還能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助力大陳實現“雙碳”目標。
去年底至今年初,大陳島相繼入選了浙江省首批低(零)碳試點鄉鎮(街道)和首批省級林業碳匯先行示范基地創建名單,計劃實施2000畝碳匯示范林。
全電養殖、全電交通、全電民宿、全電景區、低碳固廢處置、低碳廢水處理……生活在大陳島的居民發現,如今大陳島的角角落落都在潛移默化地被綠色改變,從生產到生活正全方位實現低碳化,一幅水清島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海島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目前,大陳島“碳中和”示范區建設方案編制項目完成招投標,專家團隊已經啟動大陳島生態系統調查和采樣,標志著大陳島“碳中和”實現路徑構建邁出了嶄新一步。
大陳島自然資源豐富,“碳中和”實踐基礎好。“我們將以入選全省首批低(零)碳試點單位為契機,賡續墾荒志,以綠色發展厚植生態優勢,奮力譜寫新篇章,全力打造全國島礁碳中和示范樣板。”臺州大陳島開發建設管委會副主任、大陳鎮黨委書記金霄翔說。
(本報記者岳德亮)
- 3-10· 浙江加速交通設施數字化轉型
- 2-17· 雙層過江:大灣區又一超級工程初顯“真身”
- 2-3· 浙江財政今年科技投入將超千億元
- 1-2· 浙江譜寫鄉村人才振興“協奏曲”
- 11-21· 浙江紹興:22項攻堅改革賦能政府增值服務
- 10-24· 浙江實現在檔規上電化學儲能站100%實時監測
- 10-17· 浙江南潯:“數字伙伴”助老年人與“數”俱進
- 10-14· 浙江鄉村振興先行密碼背后的啟示
- 9-23· 浙江:緊盯“小飯碗”,為民辦實事
- 9-12· 浙江布局推進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